[发明专利]一种多级喷射式水溶性废气回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36751.3 | 申请日: | 2019-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5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 发明(设计)人: | 黄维;方洁;黄洲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72;B01D53/50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霞 |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塔 多级喷射式 水溶性废气 回收系统 吸收液 废气 乙酸 串并联结合 水溶性物质 废气回收 连接方式 能源消耗 处理量 配置的 最佳化 并联 乙醇 甲醇 串联 能耗 达标 环保 治理 | ||
1.一种多级喷射式水溶性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吸收塔,分别为吸收塔A(1)、吸收塔B(2)和吸收塔C(3),在每个吸收塔内上方均设有一个喷淋装置(4),废气进管(5)与阻火器(6)进气口连接,阻火器(6)出气口与紧急排放管线(7)和喷射器(8)进口并联连接,在阻火器(6)与喷射器(8)的连接管路上设有流量计一(9),吸收塔A(1)底部左侧与离心泵(10)进气口连接,离心泵(10)出气口与喷射器(8)进气口相连,喷射器(8)出口与吸收塔A(1)进口相连,吸收塔A(1)顶部的排气口与紧急排放管线(7)和吸收塔B(2)进口并联连接,吸收塔B(2)顶部的排气口与紧急排放管线(7)和吸收塔C(3)进口并联连接,吸收塔C(3)顶部的排气口与紧急排放管线(7)连接,在吸收塔A(1)、吸收塔B(2)和吸收塔C(3)的右侧底部分别与循环水泵一(11-1)、循环水泵二(11-2)和循环水泵三(11-3)的进口连接,循环水泵的出口通过控制阀与相应连接的吸收塔的内部的喷淋装置(4)连接,在三个吸收塔的底部均通过控制阀与废液排放管线(12)连接,吸收塔A(1)与离心泵(10)的连接管路上也分出支管通过控制阀与废液排放管线(7)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喷射式水溶性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废气回收系统还设有吸收液补给支线(13),所述吸收液补给支线(13)通过流量计二(14)分别与三个吸收塔内部的喷淋装置(4)并联连接,吸收塔A(1)的补给液还可从吸收塔B(2)和吸收塔C(3)分别经过与其对应连接的循环水泵一(11-1)、循环水泵二(11-2)和控制阀到达吸收塔A(1)的补给管线进行补给,吸收塔B(2)的补给液还可从吸收塔C(3)经过与其连接的循环水泵三(11-3)和控制阀到达吸收塔B(2)的补给管线进行补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级喷射式水溶性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废气进管(5)上及三个吸收塔的塔身上分别设有压力传感器(15)和温度传感器(1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级喷射式水溶性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吸收塔A(1)、吸收塔B(2)和吸收塔C(3)的顶部的排气管线上分别设有自吸式浓度取气口一(17-1),自吸式浓度取气口二(17-2),自吸式浓度取气口三(17-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级喷射式水溶性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三个吸收塔本体上分别设有一个pH测试仪(18)和一个液位计(19)。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级喷射式水溶性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三个吸收塔的高度为1~15 m,直径为0.5~4 m,三个吸收塔主体内均可布置管式分布器、槽式分布器或管槽式分布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级喷射式水溶性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泵(10)为变频防爆防腐离心泵,用于吸收塔A(1)的循环吸收,进气压力不低于-500 pa。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级喷射式水溶性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吸收塔内的吸收液根据废气的不同针对性的调配,吸收液通过加不同量的NaOH、NaHCO3或者Na2CO3来调节pH值;吸收液流量为1~500 t/h,喷淋密度为0.3~50 m3/(m2·h)。
9.如权利要求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级喷射式水溶性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回收系统的动力设备均由控制系统(20)进行自动控制,以适时进行集气和吸收操作,数据采集处理及气体分析工作站(21)通过自吸式浓度取气口一(17-1),自吸式浓度取气口二(17-2),自吸式浓度取气口三(17-3)在线监测三个吸收塔排气口的废气浓度数据来确定采用几级吸收操作和三个吸收塔之间的连接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675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