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步实现污水脱氮除磷和磷资源回收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29148.2 | 申请日: | 2019-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5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 发明(设计)人: | 吕锡武;付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1B25/32;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沉淀池 排泥口 污泥浓缩池 进泥口 缺氧池 硝化池 磷资源回收 外界连通 污水脱氮 诱导结晶 厌氧池 除磷 城镇污水处理厂 污染物排放标准 进水口连接 氨氮去除 出水水质 磷回收率 依次连通 出水口 曝气池 | ||
1.一种同步实现污水脱氮除磷和磷资源回收的方法,所用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1)、第一沉淀池(2)、多级诱导结晶柱(8)、硝化池(3)、第二沉淀池(4)、缺氧池(5)、曝气池(6)和第三沉淀池(7);所述第二沉淀池(4)的一个排泥口与硝化池(3)的进泥口连接,另一个排泥口和外界连通;所述第三沉淀池(7)的一个排泥口与厌氧池(1)的进泥口连接,另一个排泥口和外界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池(2)和缺氧池(5)之间还连接有污泥浓缩池(9),所述第一沉淀池(2)的排泥口与污泥浓缩池(9)的进泥口连接,所述污泥浓缩池(9)的排泥口与缺氧池(5)的进泥口连接,所述污泥浓缩池(9)的出水口与硝化池(3)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污水进入厌氧池(1),厌氧状态下,污泥将碳源以聚-β-羟基丁酸酯的形式贮存在体内,同时发生厌氧释磷;
S2:污水由厌氧池(1)进入第一沉淀池(2)进行泥水分离,一部分上清液进入多级诱导结晶柱(8)回收磷,然后再进入硝化池(3),另一部分上清液直接进入硝化池(3),硝化池(3)将上清液中的氨氮转化成硝酸盐;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9),水力停留浓缩后,上清液进入硝化池(3)进行氨氮转化,浓缩过的污泥进入缺氧池(5);
S3:硝化池(3)内的污水进入第二沉淀池(4)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进入缺氧池(5),完成吸磷和反硝化,污泥部分回流至硝化池(3);
S4:污水由缺氧池(5)进入曝气池(6),曝气池(6)进一步吸磷,然后由曝气池(6)进入第三沉淀池(7)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排出,污泥部分回流至厌氧池(1)进行释磷,剩余污泥排出;
所述步骤S2中,进入污泥浓缩池(9)的污泥量为进水量的10%~50%,水力停留时间为12~24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诱导结晶柱(8)由三个诱导结晶柱串联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污泥浓缩池(9)中的污泥进入缺氧池(5)的量为进水量的10%~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进入多级诱导结晶柱(8)的水量为进水量的10%~50%,反应时间为0.5~1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投加于所述多级诱导结晶柱(8)内的化学药剂为钙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投加于所述多级诱导结晶柱(8)内的晶种为方解石或石英砂,粒径为0.1~0.5mm,晶种投加量与诱导结晶柱体积比为30~50g:1L。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诱导结晶柱(8)内投加的钙与结晶柱中的磷摩尔浓度比为[Ca2+]/[PO43-]为1.5:1~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914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