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陆地棉转化事件19C006-59-11及其特异性鉴定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307757.8 | 申请日: | 2019-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98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付广;秦文强;王鹏;杨召恩;葛晓阳;杨作仁;闫青地;胡伟;王晔;鲁丽丽;王玉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12N15/82;A01H5/00;A01H6/60;C12Q1/689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 地址: | 45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陆地棉 转化 事件 19 c006 59 11 及其 特异性 鉴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陆地棉转化事件19C006‑59‑11及其特异性鉴定方法。本发明将Cry51Aa1.C006‑1基因导入陆地棉CCRI24中,使基因在陆地棉CCRI24中过表达,得到转基因棉花,该转基因棉花为将序列1所示的外源DNA片段插入目的棉花基因组第A13号染色体的第32939476‑32939524位间,替换掉第A13号染色体的第32939476‑32939524位间47bp的碱基序列,得到的棉花。试验证明,该转基因棉花不仅抗盲蝽象方面具有高抗特性,而且株高、第一果枝长度、果枝数、结铃数和衣分也高于陆地棉CCRI24。本发明为培育具有抗盲蝽象的转基因棉花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陆地棉转化事件19C006-59-11及其特异性鉴定方 法。
背景技术
转化事件是由外源基因在基因组插入位点的上下游侧翼区和外源基因构成的分子结构。 通常,外源基因转化植物可以得到一个转化体群体,这个转化体群体包含大量独立的事件, 其中每个事件都是独特的。外源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受到外源基因所插入的染色体位置的影 响。这可能源自染色质结构或者整合位点附近转录调控元件的影响。相同基因在不同转化事 件中的表达水平具有很大的差异,在表达的空间或时间模式上也可能存在差异。而且外源基 因的插入也可能会影响内源基因的表达。因此,每个独立转化事件对受体植物的影响都是不 同的。获得能有效表达外源基因,同时不影响植株本身农艺性状的植物转化事件在培育转基 因作物新品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最大的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国与出口国。 棉花总产量占世界棉花产量的25%左右。棉花生产的兴衰,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乃至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产生着一定的影响。棉花是受害虫危害最为严重的农作物之一,我国棉 花害虫至少有300种。在转基因抗虫棉(即抗棉铃虫)培育之前,以棉蚜、棉铃虫、棉叶螨 和棉红铃虫四大害虫危害棉花最为严重,每年因虫害造成的棉花产量损失达15%~20%,每年 为防治害虫投入的农药费用每公顷高达1200-1800元。随着BT抗虫棉的广泛种植与田间农 药用量的大幅度减少,从根本上有效控制了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但棉田的生态系统随之发 生了一系列变化,在棉铃虫的危害得到了有效的防治的同时,棉蚜、盲蝽象、烟粉虱等非靶 标害虫数量大幅增加,逐渐上升为棉田的主要害虫,尤其是盲蝽象,对棉花的生产造成了巨 大的损失。
2007年,黄大昉将Bt菌株F14-1中分离到的Cry51Aa1蛋白及编码该蛋白的Cry51Aa1 基因序列提交至NCBI GenBank,检录号为DQ836184,Cry51Aa1蛋白是一类由苏云金芽孢杆 菌产生的伴胞晶体之一,在生物防治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发明的发明人对Cry51Aa1 基因进行了定点突变及体外毒力试验研究,筛选获得了具有较强抗盲蝽象特性的 Cry51Aa1.C006-1基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抗盲蝽象特性的转基因棉花培育方法。
本发明首先保护一种转基因棉花的培育方法,为将外源DNA片段插入目的棉花基因组第 A13号染色体的第32939476-32939524位间,替换掉第A13号染色体的第32939476-32939524 位间47bp的碱基序列,得到转基因棉花;
所述转基因棉花的盲蝽象抗性和/或株高和/或第一果枝长度和/或果枝数和/或结铃数 和/或衣分均高于所述目的棉花;所述转基因棉花的单铃重低于所述目的棉花;
所述外源DNA片段可为含有Cry51Aa1.C006-1基因的DNA分子。所述Cry51Aa1.C006-1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自5’末端起第2614-3534位核苷酸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77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