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261814.3 | 申请日: | 2019-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28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聪;范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沈阳东大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9/00 | 分类号: | C22C9/00;C22C1/04 |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宁佳 |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钛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的一种铜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合金包括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Cu粉:64~66%,TiH2粉:34~36%。制法为:按铜钛合金的成分配比,将Cu粉和TiH2粉混合均匀,制得混合料后,进行压制成型,成型压力为35~100MPa,保压时间为10~30min,制得合金生坯,在惰性气体气氛下进行烧结,以5~1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至烧结温度1085~1150℃,烧结时间10~60min后,冷却出炉,制得铜钛合金。该方法制备的铜钛合金具有极高的硬度和韧性,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脆性与热导率。且原料易得,混料时间短。通过对烧结温度、升温速率和保温时间的精确控制,使制备出来的合金不仅成分符合要求而且性能有保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人们开始研究铜钛合金,发现了多种铜钛金属间化合物,铜钛合金虽然开始研究的比较早,但是一直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目前对于铜钛合金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富含铜的区域,该区域为只有部分钛溶解在铜中,并且随着温度的变化钛的溶解度变化较大,很容易来进行时效强化。研究发现,时效硬化的铜钛合金(1~6wt.%Ti)的力学和物理性能可与铜铍合金相媲美。而铜铍合金虽然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但是铍具有一定的毒性,在使用过程中会危害到人体健康,因此研究铜钛合金成为有毒铜铍合金的替代品变得十分有意义。
同时对铜和钛扩散形成的反应层的显微硬度测试表明,金属间化合物的硬度远高于纯铜或纯钛金属基体的硬度,因此金属间化合物可以作为某些材料的增强相。如在铜基氮化硼砂轮中,添加钛元素作为活性元素与氮化硼参与反应生成氮化钛和硼化钛,建立起了金属基体与氮化硼磨料之间的化学连接,增强了基体对于氮化硼的把持力,可以有效防止氮化硼磨料的脱落而造成砂轮失效。同时铜和钛也反应生成金属间化合物,作为增强相可以显著提高铜基体的强度,提高砂轮的使用寿命。由于导电性良好可以作为电缆、变压器线圈或者导电片、高强度弹簧、电触点、集成电路封装中的引线框架和隔膜等使用。而且相关资料表明,铜和钛两者都是优良的耐海洋腐蚀材料,把钛锭放置于海底几十年再取出来依然光亮,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铜钛金属间化合物也有着优良的耐海洋腐蚀的性能,可能能够作为海洋工作条件下的耐腐蚀涂层或者结构材料。然而,几乎没有专门对于中间区域的铜钛合金进行研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几乎还处于空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合金是一种硬度很高的合金,同时具有出色的韧性和良好的脆性,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铜钛合金包括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Cu粉:64~66%,TiH2粉:34~36%。
所述的一种铜钛合金的显微硬度为450~500HV,冲击韧性为28~45J/cm2,断裂韧性为5~11MPa·m1/2。
所述的铜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物料混合:按铜钛合金的成分配比,将Cu粉和TiH2粉混合均匀,制得混合料;
步骤2,成型与脱模:
将混合料进行压制成型,制得合金生坯,其中,所述的成型压力为35~100MPa,保压时间为10~30min;
步骤3,烧结:
(1)将合金生坯进行烧结,以5~1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至烧结温度1085~1150℃,烧结时间10~60min,其中:所述的烧结操作在惰性气体气氛下进行;
(2)烧结后冷却至≤40℃出炉,制得铜钛合金。
所述的步骤1中,Cu粉和TiH2粉的粒径范围均为45~6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沈阳东大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东北大学;沈阳东大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18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