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预应力简支转连续桥梁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48399.8 | 申请日: | 2019-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4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 发明(设计)人: | 刘慈军;郭卫民;张冠华;陈涛;王丰平;郭东升;韩基刚;李文全;鲁薇薇;宋承哲;杨奇;郭金波;国建良;黄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1/00 | 分类号: | E01D1/00;E01D21/00;C04B28/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强智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8 | 代理人: | 黄耀威 |
| 地址: | 11016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主梁 预制 墩顶现浇段 连续桥梁 永久支座 盖梁 简支 预应力钢束 高抗 浇筑 混凝土 施工 负弯矩区 简支状态 建设成本 连续状态 施工难度 墩顶 对称 转换 节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预应力简支转连续桥梁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盖梁、永久支座、以及预制主梁,多个所述永久支座分别对称的设置在一所述盖梁顶部的两侧;所述预制主梁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盖梁上相对应的所述永久支座上,且两个相邻的所述预制主梁的梁端面之间设有间距,使在两个所述梁端面之间形成墩顶现浇段,所述墩顶现浇段内浇筑有使两个所述预制主梁相连接的高抗拉的混凝土。本发明通过在墩顶现浇段内浇筑高抗拉的混凝土,取消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负弯矩区预应力钢束,实现结构由简支状态向连续状态的转换,进而大幅降低了简支转连续桥梁墩顶湿接段的施工难度,使得施工质量更易得到保障,节省部分预应力钢束,节约了建设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预应力简支转连续桥梁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公路桥梁大规模的采用简支转连续桥梁,目前常用的结构形式是在连续墩顶设置现浇湿接段,并在负弯矩区配置纵向预应力钢束,该钢束需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分批张拉,施工工序复杂,影响湿接缝施工的同时极大的浪费施工时间,而且现场的张拉质量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高抗拉的混凝土的非预应力简支转连续桥梁及其施工方法,此施工方法具有施工简便、质量易控制、施工工期短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非预应力简支转连续桥梁,包括:盖梁、永久支座、以及预制主梁,
多个所述永久支座分别对称的设置在一所述盖梁顶部的两侧;
所述预制主梁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盖梁上相对应的所述永久支座上,且两个相邻的所述预制主梁的梁端面之间设有间距,使在两个所述梁端面之间形成墩顶现浇段,所述墩顶现浇段内浇筑有使两个所述预制主梁相连接的高抗拉的混凝土。
进一步的,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永久支座之间设有间距。
进一步的,在所述墩顶现浇段内绑扎或焊接钢筋,使两个所述预制主梁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高抗拉的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小于10MPa,膨胀率在0.02至0.04%之间。
进一步的,在位于同一所述盖梁上方的所述预制主梁上浇筑一层连续墩顶桥面铺装,且使所述连续墩顶桥面铺装覆盖在所述墩顶现浇段的上方;在相邻的两个所述连续墩顶桥面铺装之间所述预制主梁上浇筑一层跨中区段桥面铺装,所述连续墩顶桥面铺装采用高抗拉的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跨中区段桥面铺装采用普通混凝土浇筑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高抗拉的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水泥300~500份、聚丙烯酰胺20~40份、碎石150~300份、河砂200~300份、煤灰5~15份、矿粉5~15份、格雷斯纤维5~15份、热稳定剂1~3份、抗老化剂0.5~1份和水200~300份。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非预应力简支转连续桥梁的施工方法,包括:
在盖梁顶部的两侧布置两排对称的永久支座;
在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盖梁上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永久支座上架设预制主梁,且使相邻的所述预制主梁的梁端面之间的间距能够形成墩顶现浇段;
通过在所述墩顶现浇段内浇筑高抗拉的混凝土,使两个所述预制主梁相连接,完成非预应力简支转连续桥梁的施工。
进一步的,在所述墩顶现浇段内浇筑高抗拉的混凝土时,包括:
在所述墩顶现浇段内绑扎或焊接钢筋,使两个所述预制主梁相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墩顶现浇段内浇筑高抗拉的混凝土,使两个所述预制主梁相连接后,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83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