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拱隧道中导洞临时支护拱架拆除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44619.X | 申请日: | 2019-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3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 发明(设计)人: | 胡长明;任孟德;梅源;袁一力;杜逸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D11/18 | 分类号: | E21D11/18;E21D11/4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拆除 钻孔 敲除 中导洞临时支护 切割线 中隔墙 拱架 混凝土过程 扰动 隧道 混凝土 橡胶弹性垫 薄壁结构 均匀设置 临时支护 有效吸收 钢拱架 缓冲 围岩 支撑 拆卸 切割 钢筋 施工 吸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拱隧道中导洞临时支护拱架拆除方法,首先在待拆除的中导洞临时支护拱架段的隧道内均匀设置若干型钢支撑;然后根据拆除进尺长度,确定每次拆除进尺的拆除切割线并在拆除切割线上施工钻孔;最后敲除切割线上混凝土并切割连接的钢筋和钢拱架;本发明通过设置型钢支撑和橡胶弹性垫块;有效缓冲和吸收掉部分钻孔、敲除混凝土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避免集中作用到中隔墙顶部,从而减少对中隔墙的扰动;通过设置钻孔有效吸收了敲除混凝土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同时钻孔破坏临时支护薄壁结构的整体性,确保敲除混凝土轻松快捷;本发明在对中隔墙和周围围岩的扰动小的情况下,有效缩减了拆卸周期,且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拱隧道中导洞临时支护拱架拆除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连拱隧道是一种较为新颖而结构特殊的隧道形式,具有受地形条件限制小、节约土地、结构整体性好以及综合造价低等特点,是目前国内修建隧道的理想选择之一,在我国公路、铁路、市政等基础设施中广泛使用;在连拱隧道施工时,往往采用三导洞法施工,即首先开挖中导洞,然后施做中隔墙,再分别开挖左右导洞;在开挖主洞时需要拆除中导洞的临时支护拱架,以便主洞初衬封闭成环;但是,由于在拆除中导洞临时支护拱架时,中隔墙的受力多变的特点和隧道围岩性质的不确定性,客观上造成了在拆除过程中隧道的不安全性。这是因为在拆除临时支护钢拱架、钢筋以及混凝土三者结合体时,在敲除混凝土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势必会对其所接触的中隔墙和围岩产生扰动,加之隧道拱部的围岩荷载以及隧道左右洞频繁爆破开挖的震动,极易引起中隔墙开裂、滑移及倾斜,甚而导致隧道围岩失稳、拱顶坍塌等严重后果。
当前,在拆除中导洞临时支护时,为了减小对中隔墙和围岩的扰动,一般用风镐沿着切割面一点点缓慢敲除混凝土,然后将暴露出的钢筋骨架电焊切割;采用这种方法虽然效果较好,但施工速度慢成本高;一些施工现场人员为了加快施工速度,违规施工,直接采用挖掘机液压破碎锤敲除混凝土,严重违背新奥法施工少扰动的原则,极大增加隧道施工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拱隧道中导洞临时支护拱架拆除方法,旨在解决传统连拱隧道中导洞临时支护拱架拆除方法对围岩和中隔墙扰动大、安全系数低、用时长及工程复杂的问题。
为达到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拱隧道中导洞临时支护拱架拆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待拆除的中导洞临时支护拱架段的隧道内均匀设置若干型钢支撑,型钢支撑水平设置;型钢支撑的一端与中隔墙弹性连接,型钢支撑的另一端与待拆除拱架结构的弹性连接;
步骤2、根据拆除进尺长度,确定每次拆除进尺的拆除切割线;
步骤3、在步骤2中确定的拆除切割线上施工钻孔;
步骤4、敲除拆除切割线上相邻钻孔之间的混凝土,使拆除切割线上待拆除部分拱架与主体拱架连接部位的钢筋和钢拱架暴露;
步骤5、拆除步骤1中设置的型钢支撑,割除待拆除部分拱架与主体拱架连接部位的钢筋及钢拱架;
步骤6、重复上述步骤1-5,直至对中导洞内的临时支护拆除完成。
进一步的,步骤1中隧道同一断面的型钢支撑水平平行设置,相邻型钢支撑的竖向间距为1400-1600mm;沿中导洞轴线方向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为1000-1200mm。
进一步的,步骤1中型钢支撑与中隔墙之间设置橡胶弹性垫块,型钢支撑与待拆除拱架结构的内壁之间设置橡胶弹性垫块。
进一步的,橡胶弹性垫块厚度为80-1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46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