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摩擦卡合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20500.9 | 申请日: | 2019-03-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6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 发明(设计)人: | 西园纯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H41/24 | 分类号: | F16H41/24;F16H45/02;F16H55/14;F16H47/06;F16H47/08;F16D25/061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邓宗庆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花键齿 外周 动力传递装置 摩擦卡合装置 车辆用 齿隙 碰撞声 摩擦卡合部 离合器 嵌入的 嵌入盘 相反侧 组装性 变小 减小 将盘 卡合 转矩 组装 传递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摩擦卡合装置,其能够降低由形成于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所具备的摩擦卡合装置的齿隙引起的碰撞声,并且也能够抑制组装性的降低。在外周花键齿(68)的轴线(CL)方向上,越朝向在组装时将盘(70)嵌入的方向,相邻的外周花键齿(68)的旋转方向上的间隔越小,因此,在位于嵌入盘(70)的方向的最端部的盘(70)与外周花键齿(68)之间形成的齿隙变小。由此,在摩擦卡合部(58)卡合的状态下,通过切换向前进用离合器(C1)传递的转矩的方向,能够降低盘(70)与外周花键齿(68)之间形成的齿隙在相反侧减小或消失时产生的碰撞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在驱动源与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所具备的摩擦卡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设置在驱动源与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众所周知具备将旋转构件间的动力传递路径断开或连接的摩擦卡合装置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在变矩器3内,在前盖5与减振装置10之间设置有作为摩擦卡合装置的锁止离合器9。
锁止离合器9构成为包括:与离合器滚筒91的内周面花键嵌合的多片外摩擦板91a;与离合器毂92的外周面花键嵌合的多片内摩擦板92a;及推压外摩擦板91a及内摩擦板92a的活塞94。在锁止离合器9中,当活塞94朝向外摩擦板91a及内摩擦板92a侧移动时,外摩擦板91a及内摩擦板92a相互卡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9418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41737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外摩擦板91a及内摩擦板92a卡合的状态下,例如在内摩擦板92a与离合器毂92之间形成的旋转方向上的齿隙(齿轮侧向间隙)减小或消失时,有可能产生大的声音(碰撞声)。与此相对,如果减小所述齿隙,虽然碰撞声降低,但如果齿隙过小,则在组装时,有可能难以将内摩擦板92a组装于离合器毂92。另外,摩擦卡合装置不仅设置于变矩器的锁止离合器,例如还设置于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有级变速器等,因此对于这些摩擦卡合装置也产生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以上的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其能够降低由在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所具备的摩擦卡合装置形成的齿隙所引起的碰撞声,并且还抑制组装性的降低。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1发明的主旨在于,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摩擦卡合装置,其包括:(a)第1旋转构件,其被配置成能够以轴线为中心旋转;第2旋转构件,其被配置成能够以所述轴线为中心旋转;摩擦卡合部,其设置于第1旋转构件与第2旋转构件之间,交替层叠多片盘和多片板而构成,多片所述盘与形成于所述第1旋转构件的外周面的外周花键齿花键嵌合,多片所述板与形成于第2旋转构件的内周面的内周花键齿花键嵌合;及活塞,其设置为能够在所述轴线的方向上朝向所述摩擦卡合部移动,并推压该摩擦卡合部,该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摩擦卡合装置的特征在于,至少具有如下特征中的一个:(b)在所述外周花键齿的所述轴线的方向上,越朝向在组装时对该外周花键齿嵌入所述盘的方向,相邻的所述外周花键齿的旋转方向上的间隔越小;及,在所述内周花键齿的所述轴线的方向上,越朝向在组装时对该内周花键齿嵌入所述板的方向,相邻的所述内周花键齿的旋转方向上的间隔越小。
另外,第2发明的主旨在于,在第1发明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摩擦卡合装置中,其特征在于,(a)在所述外周花键齿的所述轴线的方向上,越朝向在组装时对该外周花键齿嵌入所述盘的方向,相邻的所述外周花键齿的旋转方向上的间隔越小,(b)在所述外周花键齿中,在所述轴线的方向上,在组装时对该外周花键齿嵌入所述盘的方向为与所述活塞的推压方向相同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05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塞直轴内燃机连杆机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发动机平衡轴齿轮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