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心理压力评估方法及相关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16114.2 | 申请日: | 201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5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傅小煜;许培达;李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16 | 分类号: | A61B5/16;A61B5/02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心理压力 评估 方法 相关 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心理压力评估方法及相关设备。其中,一种心理压力评估方法包括:确定目标用户的第一心理压力差;确定目标人群的第二心理压力差;根据第一心理压力差与第二心理压力差,确定目标用户的心理压力状况。本申请实施例首先通过针对性的确认目标用户在两个不同类型活动下的心理压力差,再确定目标用户所属人群在上述两个活动下的心理压力差,最终精准的判断目标用户的心理状况,降低了个体差异性的不准确性,也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心理压力评估方法,来提高心理压力评估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心理健康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理压力评估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面对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果人们长期处于这种压力环境之下,不仅会给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威胁人的生命。因此,人们为了保证自身的心理健康,及时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通常会采用统计学模型的心理学相关测试方法(例如:使用心率变异性结合固定的统计学模型测试法和量表法等等)进行心理压力评估,又或者,求助于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等。
然而,现有技术中,由于心率变异性具有个体强相关性,因此,使用心率变异性结合固定的统计学模型来进行心理压力评测的方法,虽然能够根据相关生理特征值得到心理压力值,但是其所采用的固定统计学模型由于其模型本身的局限性,很难与个体实际情况有较好的匹配。但是,求助于心理医生评估方法往往又会受到心理医生和被测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会常常出现心理压力评测结果与自身感受不符的情况。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心理压力评估方法,提高心理压力评估的准确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心理压力评估方法及相关设备,以提高心理压力评估的准确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心理压力评估方法,可包括:确定目标用户的第一心理压力差,所述第一心理压力差为第一心理压力和第二心理压力的差的绝对值,所述第一心理压力为所述目标用户在第一活动下的心理压力值,所述第二心理压力为所述目标用户在第二活动下的心理压力值,所述第一活动和所述第二活动为不同类型的活动;确定目标人群的第二心理压力差,所述目标人群为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的人群,所述第二心理压力差为第三心理压力和第四心理压力的差的绝对值,所述第三心理压力为所述目标人群在所述第一活动下的平均心理压力值,所述第四心理压力为所述目标人群在所述第二活动下的平均心理压力值;根据所述第一心理压力差与所述第二心理压力差,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心理压力状况。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心理压力评估方法中,首先确定目标用户在第一活动和第二活动下的第一心理压力差,然后再确定目标人群在同样两种活动下的第二心理压力差,最终根据第一心理压力差与第二心理压力差,确定该目标用户的心理压力状况。本申请实施例考虑到用户的个体差异性以及用户人群的相似性,也即是基于用户本身在不同活动下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是不一样的,但用户所属人群中的成员在同一活动下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往往是相似的,因此,首先通过针对性的确认目标用户在两个不同类型活动下的心理压力差,再确定目标用户所属人群在上述两个活动下的心理压力差,最终精准的判断目标用户的心理状况,降低了个体差异性的不准确性,也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心理压力评估方法,提高了心理压力评估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心理压力为根据第一时间段内的心跳间隔序列T1确定的心理压力值,所述第一时间段为所述目标用户在进行所述第一活动期间的时间段;所述第二心理压力为根据第二时间段内的心跳间隔序列T2确定的心理压力值,所述第二时间段为所述目标用户在进行所述第二活动期间的时间段。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用户在不同的活动期间的心跳间隔序列来确定活动对应的心理压力的方法,例如,先获取用户在进行某种活动期间的时间段内的多个心跳间隔序列,再进一步的根据该多个心跳间隔序列的波动情况,来准确评估用户的心理状态,提高了心理压力评估的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61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