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坐标三轴定位算法的外出作业监控管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09804.5 | 申请日: | 2019-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2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庞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W4/029 | 分类号: | H04W4/029;H04W4/40;G08B31/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韩新城 |
| 地址: | 30035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作业车辆 任务地点 三轴定位 算法 作业监控 分配 车辆定位 距离分配 人员定位 任务作业 实时获取 实时坐标 位置距离 位置坐标 作业地点 作业状态 坐标对比 偏移 外出 工作量 报警 里程 管理 监控 记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多坐标三轴定位算法的外出作业监控管理方法,包括步骤:接收任务后,获取任务地点位置坐标,根据任务地点坐标及无任务作业车辆至任务地点的距离分配作业车辆,并分配已上班作业人员到所分配的作业车辆,记录所分配的作业车辆的位置距离、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里程;进入作业状态后,在作业期间,实时获取作业车辆及车上的作业人员的实时坐标,用多坐标三轴定位算法对作业车辆和作业人员定位,当作业车辆和\或作业人员的坐标发生偏移,则报警。本发明能将作业人员与作业车辆、作业地点坐标对比,对限定范围内作业人员和车辆定位,实现作业人员和作业车辆的监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多坐标三轴定位算法的外出作业监控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各行业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出作业任务不再是人工进行分配和管理,而是由智能控制系统进行任务的分配、作业进度的监控及作业成果的计量。传统的对作业人员和车辆的监控和作业完成度的计量往往取决于作业人员的自觉性和事后的数据反馈,不具备实时性和可考据性,对作业人员和车辆的定位都已经无法满足对外出作业任务的智能监控和管理的需求。
针对当前外出作业任务的监控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考虑作业人员、车辆及作业地点之间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相对关系,解决作业人员和车辆在指定作业地点范围内的定位和时间的管理的问题,是解决外出作业智能化管理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限定范围内基于多坐标三轴定位算法的外出作业监控管理方法,特别是一种限定范围内外出作业的作业人员和作业车辆的定位监控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多坐标三轴定位算法的外出作业监控管理方法,包括步骤:
接收任务后,获取任务地点位置坐标,根据任务地点坐标及无任务作业车辆至任务地点的距离分配作业车辆,并分配已上班作业人员到所分配的作业车辆,记录所分配的作业车辆的位置距离、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里程;
进入作业状态后,在作业期间,实时获取作业车辆及车上的作业人员的实时坐标,利用多坐标三轴定位算法对作业车辆和作业人员定位,当作业车辆和\或作业人员的坐标发生偏移,则报警。
当作业车辆脱离作业地点半径为R范围内累计达到规定次数,则认定作业车辆坐标发生偏移;当作业人员的坐标位置脱离作业车辆与作业地点之间指定区域,则认定作业人员的坐标发生偏移。
所述作业车辆与作业地点之间指定区域是以作业车辆与作业地点之间的中点为圆心的半径为R/2的范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能根据所触发任务的不同,将作业人员与作业车辆、限定地点进行坐标对比,利用三轴定位算法对限定范围内的运动人员和车辆进行定位,从而实现作业人员和作业车辆的监控和任务计量。
本发明基于外出作业地点、作业车辆、作业人员三者的位置关系,通过对作业人员与作业车辆的绑定、作业车辆与作业地点的绑定、作业人员及作业车辆的坐标定位和自动计时功能,实现车辆运行轨迹的自动纠正,在此基础上并能实现车辆行驶公里数以及作业时间的统计,适用于任何对在指定范围内工作的外出作业人员和车辆的定位以及对任务的计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多坐标三轴定位算法的外出作业监控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基于多坐标三轴定位算法的外出作业监控管理方法的偏移判定报警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多坐标三轴定位算法的一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多坐标三轴定位算法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98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