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由费托蜡制备润滑油基础油的方法及润滑油基础油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99073.0 | 申请日: | 2019-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04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景;朱加清;李浩;艾军;赵效洪;王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10G69/04 | 分类号: | C10G69/04;C10M17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8 | 代理人: | 熊保 |
| 地址: | 10001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费托蜡 制备 润滑油 基础油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费托蜡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由费托蜡制备润滑油基础油的方法及润滑油基础油。该方法包括:将费托蜡进行加氢裂化,得到裂化后基础油料,然后将裂化后基础油料进行蒸馏,得到370‑430℃的馏分‑ⅰ和大于430℃的馏分‑ⅱ,其中,所述馏分‑ⅱ中分成回流馏分和加工馏分,所述回流馏分循环回所述加氢裂化;将所述馏分‑ⅰ、或者将所述馏分‑ⅰ与所述加工馏分的混合物进行加氢异构,得到异构化后基础油料;将异构化后基础油料进行脱蜡精制,得到蜡转化生成油;将蜡转化生成油进行蒸馏,得到润滑油基础油。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灵活控制原料馏分,获得无絮状残留、浊点低、收率高的润滑油基础油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费托蜡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由费托蜡制备润滑油基础油的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润滑油基础油。
背景技术
在费托合成工艺中,由天然气制成的合成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经过转化,可以生成包括气态烃、液态烃、氧化物和固体费托蜡在内的费托合成产物。其中的费托蜡由于不含硫、氮或金属杂质,成为一种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理想原料。
CN1761734A公开了一种由费托合成产品制备基础油的方法,将费托全馏油切割为不同的馏分段:小于370℃馏分、370-540℃之间馏分和540℃馏分。由于高沸点馏分的分离需要非常高的真空度和分离温度,造成投资成本高、操作复杂、能耗高的问题;另外其重质馏分需经过加氢裂化,再次分离370-540℃馏分做原料,没有重质基础油产品。
CN105586083A公开了一种制备费托油基础油的方法,在加氢异构单元采用两种以上的催化剂a、b,得到无絮状残留、高收率的基础油产品,但产品主要为轻质基础油,100℃运动粘度6cSt左右,无重质基础油产品。
CN107760375A公开了一种重质费托蜡的转化方法,将费托蜡按碳40馏分分为轻、重两部分,重组分经加氢处理转化变轻后再与前述轻组分混合,共同进行加氢处理得到基础油产品,100℃运动粘度6cSt左右,没有重质基础油产品。
CN1898363A公开了一种制备不浑浊的基础油的方法,包括:(a)费托合成产物的加氢异构化,(b)分离一种或多种燃料产品和蒸馏残渣,(c)通过进料与加氢异构化催化剂在加氢异构化条件下接触反应使所述残渣的蜡含量下降,以及(d)将步骤(c)的产物溶剂脱蜡以获得不浑浊的基础油。采用该方法可以获得重质润滑油基础油,100℃运动粘度16cSt左右,但需溶剂脱蜡步骤去除絮状组分,能耗高。
US7198710B2公开了一种从费托蜡制备基础油的方法,需要异构-除雾两步,其中除雾步骤是通过溶剂脱蜡方法实现。
上述发明中,都涉及到费托蜡转化制备润滑油基础油的相关技术,主要通过轻重组分分馏、轻组分异构、重组分裂化为轻组分,或重组分异构-溶剂脱蜡来得到不同粘度基础油产品;且在原料阶段需要深度分离,切割的馏分沸点大于500℃,众所周知,高沸点馏分分离需在真空条件下操作,切割馏分沸点越高,需求真空度越高,操作温度越高,对装置要求也就越高,这将造成操作复杂、成本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由费托合成蜡制备润滑油基础油的方法,该方法能够灵活控制原料馏分,获得无絮状残留、倾点低、浊点低、且收率高的润滑油基础油产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由费托蜡制备润滑油基础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1)将费托蜡进行加氢裂化,得到裂化后基础油料,然后将裂化后基础油料进行蒸馏,得到370-430℃的馏分-ⅰ和大于430℃的馏分-ⅱ,其中,所述馏分-ⅱ分成回流馏分和加工馏分,所述回流馏分循环回所述加氢裂化;
(2)将所述馏分-ⅰ、或者将所述馏分-ⅰ与加工馏分的混合物进行加氢异构,得到异构化后基础油料;
(3)将异构化后基础油料进行脱蜡精制,得到蜡转化生成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未经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90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