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中有机固体废物无害化耦合发电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92418.X | 申请日: | 2019-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7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 发明(设计)人: | 赵术求;高志;唐稷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上***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固体废物 裂解气 耦合 发电工艺 工业锅炉 裂解炉 无害化 裂解 垃圾 可燃性气体 热化学反应 无害化处理 电厂燃料 高温无氧 汽轮机 发电 减量化 裂解仓 分选 化剂 制备 加热 脱水 氧气 蒸汽 发热 废物 送入 燃料 燃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中有机固体废物无害化耦合发电工艺,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垃圾进行初步分选处理,得到脱水后的有机固体废物;然后将达到规定湿度的有机固体废物送入裂解炉,并给有机固体废物加热实现高温无氧裂解,产生裂解气;再将一部分裂解气通入能量釜,并在能量釜内产生高温无氧气化剂气体继续供给裂解炉使用,将余下裂解气通入工业锅炉,并与工业锅炉的燃料进行耦合后燃烧发热,用于制备蒸汽带动汽轮机发电。该工艺能够将有机固体废物在裂解仓内经热化学反应裂解,生成包含有可燃性气体的裂解气,然后利用裂解气与电厂燃料气体一起发电,从而对有机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处理,也使得废物得以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固体废物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垃圾中的有机固体废物进行无害化耦合发电的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市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工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增长,以及对环境要求进一步提高,对于生活、工业产生的塑料橡胶等有机固体废物,农林牧业的秸秆、动物皮毛粪便等生物质有机固体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目前上述有机固体废物的处理方式大约有如下种类:直接填埋、焚烧、沼气发酵等,这几种处理方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弊端也被陆续暴露出来。直接填埋处理方式,由于对防渗漏处理不到位,造成地下水和土壤严重污染;另一方面填埋场占地越来越多,最终也将无地可埋。焚烧发电是目前替代直接填埋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是有机固体废物处理减量化和资源化程度较高的方式,但由于焚烧会产生剧毒致癌的二噁英物质,带来更严重的环保污染灾难,虽然有研究了许多新技术来尽量降低二噁英的排放,但是到目前为止焚烧方式还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以至于老百姓只要听说他们生活的范围内要兴建垃圾焚烧电厂,马上就会想方设法阻挠项目实施,从而城市发展与垃圾处理这一矛盾变成无解。沼气发酵等其他处理方法,只能解决一些局部问题,由于这类方法减量化不够,只能进一步做减量化处理,处理链条过长,中间产品过多,进一步消纳的难度加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中有机固体废物无害化耦合发电工艺,该工艺能够将有机固体废物在裂解仓内经热化学反应裂解,生成包含有可燃性气体的裂解气,然后利用裂解气与电厂燃料气体一起发电,从而对有机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处理,也使得废物得以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中有机固体废物无害化耦合发电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将垃圾进行初步分选处理,得到有机固体废物,对所述有机固体废物进行脱水处理;
(b)将达到规定湿度的有机固体废物送入裂解炉,并向裂解炉通入高温无氧气化剂气体给有机固体废物加热实现高温无氧裂解,产生裂解气;
(c)将一部分裂解气通入能量釜,并在能量釜内产生高温无氧气化剂气体供给裂解炉作为热源,将余下裂解气通入工业锅炉,并与工业锅炉的燃料进行耦合后燃烧发热,用于制备蒸汽带动汽轮机发电;
所述步骤(a)中的有机固体废物为生物质废物或塑料、橡胶废物;所述步骤(b)和步骤(c)中的高温无氧气化剂气体为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燃烧耗尽氧气所得混合气。
优选的,步骤(a)中,对所述有机固体废物在240-300℃下进行干馏脱水。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所述规定的湿度为湿度不高于2%,向所述裂解炉通入的高温无氧气体的温度为850-1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电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24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