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电站用压力管道调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85468.5 | 申请日: | 2019-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3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渊;刘峰;孙建新;许吉龙;王啸;郭松;易祖明;曹杰;甘奇峰;王鹏飞;付莹;于克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 |
| 主分类号: | E02B9/06 | 分类号: | E02B9/06 |
| 代理公司: | 郑州博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7 | 代理人: | 伍俊慧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电站 压力 管道 调压 装置 | ||
1.一种水电站用压力管道调压装置,该调压装置用于水库式水电站,水电站通过压力管道向水库引水发电,所述压力管道上设置有调压装置,所述压力管道末端设置镇墩,所述压力管道与水电站厂房内的水轮机连接,水轮机连接水电站下游尾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装置包括主调压室、副调压室、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支座,所述主调压室设置在压力管道上,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压力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压力管道与所述主调压室之间,对主调压室进行支撑,所述副调压室设置在主调压室一侧,副调压室底面高程高于所述主调压室底面高程,所述主调压室与所述副调压室之间设置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设置在所述副调压室底部,其管底高程与所述副调压室底面高程相等,所述第三连接管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管上部;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压力管道上,所述支座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上,所述副调压室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压力管道与第一连接管、主调压室、第二连接管、副调压室、第三连接管形成水路系统,形成多级阻抗,由于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的断面束窄,增强了水击能量消耗,利用主调压室和副调压室的两级调压稳定,增强了调压系统的调压性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电站用压力管道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的管径各不相同,且所述第一连接管管径大于第二连接管大于第三连接管,从而使水体能量消耗在主调压室和副调压室下部,由于主调压室和副调压室下部设置支撑结构,可以保证结构强度,不同管径的设置,可以适应不同频次的水击,进一步提高调压范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电站用压力管道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调压室断面与所述副调压室断面的面积比为2:1~5:1,可根据不同的调压需要进行仿真计算确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电站用压力管道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为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设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电站用压力管道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为支撑柱,所述支座为橡胶盆式支座。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水电站用压力管道调压装置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对于压力管道预留开口,在压力管道的所述开口附近设置第一支撑结构以及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上设置支座;
S2:在所述压力管道开口附近搭设临时支架,所述临时支架为钢管支架;
S3:在所述开口处绑扎第一连接管钢筋,所述第一连接管钢筋与压力管道中的钢筋焊接固定,利用临时支架通过定位装置绑扎形成所述主调压室的钢筋骨架,为保证所述第一连接管、主调压室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在所述第一连接管、主调压室的圆心轴线上放置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起定位作用,通过定位杆来定位所述第一连接管、主调压室的钢筋骨架,将所述第一连接管、主调压室的钢筋骨架固定形成整体;所述主调压室钢筋骨架中预留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位置;
S4:利用临时支架在主调压室钢筋骨架上依次设置第二连接管和所述第三连接管,在第二连接管和所述第三连接管上悬臂设置副调压室的钢筋骨架,所述副调压室钢筋骨架位于所述支座上部;
S5:利用临时支架,立模板浇筑混凝土,并养护至设计强度,所述模板均为拼接式内外模板,浇筑完成后养护至设计强度后拆除模板;
S6:拆除临时支架,完成调压装置施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电站用压力管道调压装置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第三连接管为钢管时,步骤S4中在主调压室钢筋骨架上依次设置钢管,并使钢管与副调压室的钢筋骨架焊接设置;当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第三连接管为钢筋混凝土管时,步骤S4中在主调压室钢筋骨架上依次绑扎所述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钢筋骨架,并使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的钢筋骨架与副调压室的钢筋骨架固定为整体,在步骤S5中立模板浇筑述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未经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546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