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萃取分离Fe(Ⅲ)、Cr(Ⅲ)和Ni(Ⅱ)的糖析三相体系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82285.8 | 申请日: | 2019-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36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枝;何慧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学院 |
| 主分类号: | C22B23/00 | 分类号: | C22B23/00;C22B3/40;C22B34/32 |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 地址: | 25660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萃取 分离 fe cr ni 三相 体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铁、镍和铬的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萃取分离铁Fe(Ⅲ)、镍Ni(Ⅱ)和铬Cr(Ⅲ)的糖析三相体系及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废矿渣及废液中铁、镍和铬的分离。本发明首先选择皂化P507作为表面活性剂,正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正庚烷为有机相,构建微乳液;然后,构建皂化P507微乳液、乙腈、糖溶液三相体系,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种萃取分离铁、镍和铬的糖析三相体系及方法,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实现铁、镍和铬的分离。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三相体系制备工艺简单,且P507和有机相用量少、操作更加简单、对设备友好,分离速度快、分离效率高,反萃步骤简单,反萃后的有机相和糖均可循环使用,易大规模用于工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镍和铬的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萃取分离铁、镍和铬的糖析三相体系及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废矿渣及废液中铁、镍和铬的分离。
背景技术
矿产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含铁、铬、镍等重金属离子废水、废渣得不到妥善处理,任意排放和放置,一方面污染水源和土壤,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隐患;另一方面造成重金属资源的极大浪费。探究简单、廉价、高效的从废水、废渣中分离和回收铁、铬、镍等重金属的方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循环的同时,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糖析三相体系是指利用糖作为相分离剂,使某物质从水相分离出来,再加入有机相,形成三相体系,可以利用目标物质在三相中分配行为的不同,将目标物进行分离。利用糖析试剂构建三相分离体系,较传统的盐析三相萃取体系具有更理想的萃取效果,价格低廉,并且还能使整个实验的设备损耗降到最低水平。本发明选择皂化P507作为表面活性剂,提供了一种制备糖析三相体系的方法,目的是实现多种金属离子的有效分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选择皂化P507作为表面活性剂、葡萄糖为糖析剂,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种萃取分离铁、镍和铬的糖析三相体系及方法,该方法P507和有机相用量少、操作更加简单、对设备友好,分离速度加快、分离效率高,反萃步骤简单,反萃后的有机相和糖均可循环使用。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萃取分离铁、镍和铬的糖析三相体系,其特点在于该体系为皂化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酯(P507)微乳液-乙腈-糖溶液三液相体系,由皂化P507微乳液、乙腈、糖溶液三相构成。
在室温下,将皂化P507、正戊醇、正庚烷按照0.5~0.8:2~3:4.5~7的体积比混合,超声20~30分钟,静置10~12小时,得澄清透明微乳液;
向含有Fe(Ⅲ)、Cr(Ⅲ)、Ni(Ⅱ)三种金属离子浓度均为100 mg/L的水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析相糖,葡萄糖在金属离子混合液中的浓度为200 g/L~220 g/L,震荡、使之充分溶解,加入一定体积的乙腈,金属离子混合液与乙腈的体积比为0.8~1:1~1.3,得到一稳定两相体系;
将上述两体系,按照1~2:2~3体积比混合,超声10分钟,水浴恒温振荡10~15分钟,离心10分钟,转速为4000 rpm,形成稳定三相体系,三种金属离子随之分别进入三相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分离速度快,10分钟即可完成分离;分离效果好,Fe(Ⅲ)主要集中在中相(乙腈相),其萃取率可达63.4 %;Cr(Ⅲ)主要分布在上相(有机相),其萃取率可达95.0 %,Ni(Ⅱ)主要集中在下相(水相),其萃取率可达65.2 %;有机相和P507用量较普通溶剂萃取用量少,产生的有机相易反萃,反萃后得到的有机相可重复使用,水相中的糖可重复使用,经济环保,对设备友好、腐蚀性小,操作更加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学院,未经滨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22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