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方形铝壳电池的注液时间的计算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75318.6 | 申请日: | 2019-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09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淑青;钟华;郭娜娜;黄震;白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609 | 分类号: | H01M50/609;G06F30/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34000 江西省上***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形 电池 时间 计算方法 | ||
一种方形铝壳电池的注液时间的计算方法,所述计算方法包括确定方形铝壳电池的设计注液量m;确定方形铝壳电池不计注液时间的注液量m1;确定单位高度正极片的体积V1、正极片的孔隙率k1、单位高度负极片的体积V2、负极片的孔隙率k2、单位高度隔膜的体积V3、隔膜的孔隙率k3;通过测试拟合得出正极片的吸液系数x1、负极片的吸液系数x2和隔膜的吸液系数x3;计算得出电解液的注液时间t。本发明通过拟合确定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的吸液系数,进而通过计算式精确计算出方形铝壳电池的注液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形铝壳电池的注液时间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注液是动力电池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电池生产效率的重要瓶颈,具体为控制液体电解质的量及注入时间,使液体电解质从注液口注入电池的过程,主要目的是形成离子通道,从而保证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有足够的锂离子能够在正、负极片间进行迁移,实现可逆循环。
目前注液时间都是凭经验设计的,而实际中凭经验设计则严重依赖设计人员的经验,缺乏量化的指标,这就造成了要么设计的注液时间超过实际所需的注液时间,造成了工艺时间的耗费,降低了生产效率;要么就是设计的注液时间短,电解液不能完全注入,导致注液量少于实际设计的注液量,产品不达标。
发明内容
根据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方形铝壳电池的注液时间的计算方法来解决,接下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阐述。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方形铝壳电池的注液时间的计算方法已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方形铝壳电池的注液时间仅凭经验确定的不准确的问题;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方形铝壳电池的注液时间的计算方法,所述计算方法包括:
确定方形铝壳电池的设计注液量m;
确定方形铝壳电池不计注液时间的注液量m1;
确定单位高度正极片的体积V1、正极片的孔隙率k1、单位高度负极片的体积V2、负极片的孔隙率k2、单位高度隔膜的体积V3、隔膜的孔隙率k3;
通过测试拟合得出正极片的吸液系数x1、负极片的吸液系数x2和隔膜的吸液系数x3;
计算得出电解液的注液时间t,计算式如下:
其中,ρ为电解液密度,m为方形铝壳电池的原始设计的注液量。
进一步地,所述方形铝壳电池不计注液时间的注液量m1通过得出方形铝壳电池内部的空隙体积V进而得出:
m2=m-(Vk-Vz-Vf-Vg-Vj)·ρ;
其中,Vk为电池壳体内部的体积、Vz为正极片的体积、Vf为负极片的体积、Vg为隔膜的体积、Vj为紧固件的体积。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片的单位高度体积为V1、负极片的单位高度体积为V2、隔膜单位高度体积为V3通过以下计算式得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53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