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老化的O型密封圈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40104.5 | 申请日: | 2019-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2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彭;王少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沃尔顶密封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J15/00 | 分类号: | F16J15/00;B29D9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31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老化 密封圈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密封圈技术领域的一种防止老化的O型密封圈,包括密封圈主体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环向均匀开设于所述密封圈主体的前侧面,该防止老化的O型密封圈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作金属骨架、橡胶主体成型、固化耐老化保护层和注塑成型,设有金属骨架,大大提高了密封圈的刚性,在安装使用时不易出现翻圈的现象,工作更加稳定可靠,在聚四氟乙烯密封外圈和橡胶主体内圈之间设有耐老化保护层,使其能够与外部臭氧或氧气进行隔绝,可使橡胶主体在使用期间性能基本不变,阻止其老化,设有用于放置润滑油的外环槽和内环槽,同时带有限位槽在工作时可避免其在圆周方向上转动,以减少其在工作时产生的磨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封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止老化的O型密封圈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O型密封圈通常可装在各种机械设备上,在规定的温度、压力、以及不同的液体和气体介质中,于静止或运动状态下起密封作用。在机床、船舶、汽车、航空航天设备、冶金机械、化工机械、工程机械、建筑机械、矿山机械、石油机械、塑料机械、农业机械、以及各类仪器仪表上,大量应用着各种类型的密封元件。O型密封圈主要用于静密封和往复运动密封。用于旋转运动密封时,仅限于低速回转密封装置。O型密封圈一般安装在外圆或内圆上截面为矩形的沟槽内起密封作用。 O型密封圈在耐油、酸碱、磨、化学侵蚀等环境依然起到良好密封、减震作用。因此,O型密封圈是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密封件。
常规的密封圈,采用的橡胶主体在长时间使用时容易氧化,耐老化性能不足,且不易润滑,工作时容易受到磨损,此外在安装使用时,由于其刚性不足,容易出现翻圈的问题,进而影响密封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老化的O型密封圈及其生产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常规的密封圈,采用的橡胶主体在长时间使用时容易氧化,耐老化性能不足,且不易润滑,工作时容易受到磨损,此外在安装使用时,由于其刚性不足,容易出现翻圈的问题,进而影响密封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老化的O型密封圈,包括密封圈主体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环向均匀开设于所述密封圈主体的前侧面,所述密封圈主体的内侧开设有内环槽,所述密封圈主体包括金属骨架,所述金属骨架的外侧套接有橡胶主体,所述橡胶主体的外侧设有耐老化保护层,所述耐老化保护层的外侧套接有聚四氟乙烯密封外圈,所述内环槽开设于所述聚四氟乙烯密封外圈的内侧,所述聚四氟乙烯密封外圈的外侧开设有外环槽。
优选的,所述内环槽和所述外环槽的内腔均填充有固体润滑剂层,所述内环槽和所述外环槽处在同一条轴线上。
优选的,所述金属骨架的前后两侧面均均匀一体成型有条纹状突起,所述金属骨架为铝合金金属骨架。
优选的,所述耐老化保护层为石蜡、碳化二亚胺和二苯胺中的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止老化的O型密封圈的生产方法,该防止老化的O型密封圈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制作金属骨架,采用7000系列铝合金利用数控机床将其加工成金属环,之后在金属环的前后两侧面铣出条纹状突起;
S2:橡胶主体成型,将金属骨架放入模具内,在模具中注入液体橡胶原料将模具合模,待其冷却后,取出成型后的橡胶主体,去除边角多余材料;
S3:固化耐老化保护层,在成型后的橡胶主体外壁均匀涂抹耐老化保护层,静置一段时间,待其固化;
S4:注塑成型,将固化好耐老化保护层的橡胶主体放入注塑模具内,加入聚四氟乙烯原料,通过注射成型的方式形成聚四氟乙烯密封外圈。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金属骨架制作完毕后还需进行去毛刺,去毛刺后再对金属骨架进行抛光处理。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的注塑模具中开设有相应的内环槽和外环槽,所述步骤S4中的注塑温度控制在160-220摄氏度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沃尔顶密封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沃尔顶密封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01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