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催化氧化适度处理反渗透浓水中有机质的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17591.3 | 申请日: | 2019-0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1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妙婷;曹普晅;曹真;尹胜奎;张继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今大禹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11654 | 代理人: | 赵建刚 |
| 地址: | 10019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催化氧化 有机质 反渗透 水中 反渗透浓水 超声单元 絮凝处理 降解 导电性 无有害物质 有机污染物 处理效率 单元处理 反应条件 环境友好 焦化废水 含盐量 矿化 去除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催化氧化适度处理反渗透浓水中有机质的工艺,该工艺包括超声单元、电催化氧化单元和絮凝处理单元。反渗透浓水首先超声单元处理后得到初步降解;之后经电催化氧化单元处理,使反渗透浓水中有机污染物矿化,达到COD去除的目的;最后通过絮凝处理单元进一步去除有机质。本发明充分利用焦化废水反渗透浓水的含盐量高、导电性好的特点,采用电催化氧化技术降解反渗透浓水中有机质,该工艺占地面积小,反应条件简单,处理效率高,无有害物质产生,环境友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反渗透浓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适度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催化氧化处理反渗透浓水中有机质的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清洁生产及环保要求的日趋严格,反渗透(RO)技术逐渐成为诸多产业污水处理及循环水深度回用处理的首选技术。但是,通常反渗透工艺会有20%-50%浓水的产生,这类水COD含量高,且多为难降解大分子有机质,可生化性极差。另外RO浓水含盐量高,采用常规的生化和物化方法难以致效,高级氧化技术成为RO浓水中有机质的去除首选。
CN107540175A公开了一种对工业反渗透浓水中难降解有机物深度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高级氧化与腐殖质微生物活性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首先利用臭氧协同紫外Fenton的光催化氧化的高级氧化方法提高RO浓水的可生化性,再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培养驯化以腐殖质微生物为主要的生物群体进行活性炭吸附碳柱挂膜,形成腐殖质微生物活性炭,进一步降解浓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
CN108658299A公开了一种用于反渗透浓水有机物去除工艺,其特征在于,先进行氧化反应将部分有机物矿化脱除,再通过活性炭吸附进一步脱除有机物,最终出水COD低于80mg/L。所述氧化反应采用复合氧化方式进行,所述复合氧化方式为利用臭氧和双氧水相结合,将RO浓水中部分有机物矿化脱除。
以上两个公开的处理RO浓水中有机质的专利中均需要在处理前调节pH,处理过程中需加入大量药剂,大大的增大了处理成本。相比之下,电催化氧化无需调节pH,无需外加药剂,且RO浓水电导率一般>8000μS/cm,RO浓水本身就是一种优良的电解质溶液。充分利用RO浓水含盐量高、导电性好的特点,采用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RO浓水成为优选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基于电催化氧化适度处理反渗透浓水中有机质的工艺,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电催化氧化适度处理反渗透浓水中有机质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1),超声处理:反渗透浓水从储水池经泵输入超声单元,所述超声单元包括超声反应装置,在声空化作用下,使得有机污染物发生高级氧化、热解和/或超临界氧化进而得到初步降解;
步骤(2),电催化氧化:经所述超声反应装置处理过的废水进入电催化氧化单元,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中间产物,产生的所述中间产物破坏所述有机污染物的分子结构,最终使所述有机污染物矿化;
步骤(3),絮凝处理:经电催化氧化单元处理过的浓水进入絮凝单元,通过加入絮凝剂发生絮凝反应,形成的胶体和悬浮物且吸附水中可溶性有机质一起沉降,进一步去除有机质,之后经絮凝处理后的废水直接排入出水池。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超声反应装置的水力停留时间为5-20min。
优选的,所述超声反应装置设有超声波发生器,所述超声波发生器产生的超声频率为1-10MHz。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电催化氧化单元包括电化学反应器,所述电化学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30-120min,所述电化学反应器的进水端与所述超声反应装置相连,所述电化学反应器的出水端与絮凝沉淀池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今大禹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今大禹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175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