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部自冷却的双减速机及其消隙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092268.5 | 申请日: | 2019-0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15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同;张黎明;高星;刘瑞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枣庄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1/22 | 分类号: | F16H1/22;F16H55/18;F16H57/021;F16H57/023;F16H57/029;F16H57/04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49 | 代理人: | 闫晓燕 |
| 地址: | 277599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部 冷却 减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数控加工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内部自冷却的双减速机,可有效对转台减速机进行冷却。一种内部自冷却的双减速机,包括箱体、输入齿轮与两个输出轴,两个输出轴平行设置,且两个输出轴两端均分别设置被动齿轮与消隙齿轮,所述被动齿轮与输入齿轮连接,输出轴在两端齿轮之间于箱体密封连接,将箱体内空间分割为两个空间,分别为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输入齿轮与被动齿轮位于第一空间内,消隙齿轮位于第二空间内,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分别连接冷却液循环系统。箱体内空间被分割,并分别使用冷却液对减速器进行冷却,可有效防止减速箱温度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控加工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内部自冷却的双减速机。
背景技术
精密转台是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机床的主要附件之一,数控转台的制造精度将会直接决定机床的生产质量。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数控转台为蜗轮蜗杆式和力矩电机直驱式。蜗轮蜗杆转台使用传动效率低,发热严重,使用过程蜗轮蜗杆磨损严重,精度保持性相对较差。而力矩电机直驱式数控转台成本高,安装困难。
部分转台使用了双输出减速器。电机的动力自输入轴输入减速器后,以齿轮啮合的方式驱动两个平行设置的输出轴,输出轴一端设有输出齿轮,转台固定设置有齿圈,输出齿轮与齿圈啮合,从而驱动转台转动。双输出减速器结构简单紧凑,适合转台使用,而且便于进行消隙,然而消隙后的齿轮连接必然导致齿轮间压力与摩擦力增大,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如果无法有效的对齿轮进行冷却,则会严重影响齿轮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内部自冷却的双减速机,可有效对转台减速机进行冷却。
本发明提供方案如下:
一种内部自冷却的双减速机,包括箱体、输入齿轮与两个输出轴,两个输出轴平行设置,且两个输出轴两端均分别设置被动齿轮与消隙齿轮,所述被动齿轮与输入齿轮连接,输出轴在两端齿轮之间于箱体密封连接,将箱体内空间分割为两个空间,分别为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输入齿轮与被动齿轮位于第一空间内,消隙齿轮位于第二空间内,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分别连接冷却液循环系统。箱体内空间被分割,并分别使用冷却液对减速器进行冷却,可有效防止减速箱温度过高。冷却液循环系统内设有循环流动的冷却液,冷却液可以是冷却油。
优选的,所述箱体中部设有隔板,隔板设有两个通孔,输出轴自通孔内穿过,并通过密封圈与隔板连接。隔板与通孔的设置,方便了输出轴与箱体之间产生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入齿轮及输出轴均通过油封与箱体连接。油封起到密封作用,防止冷却液泄漏。
优选的,所述第一空间内连接两个喷液口与第一排液口,所述喷油口与第一排液口与冷却液循环系统连接。由于第一空间中的输入端为高速端,齿轮转速快,在工作状态会发生搅油现象,产生热量,如果采用浸油冷却,冷却油温度会逐渐升高,冷却效果反而不理想,因此采用喷油冷却,这样就会避免出现油温逐渐增高的现象。
优选的,所述喷液口为两个,分别对应两个被动齿轮与输入齿轮的连接处。喷液口正对齿轮连接处,可有效将冷却油喷洒在齿轮摩擦产生热量最高的位置,降温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第二空间内连接注液口与第二排液口,所述注液口与第二排液口均与冷却液循环系统连接。第二空间中的输出端为低速端,齿轮转速低,不会出现搅油生热的现象,因此选用冷却效果更佳的浸油冷却方式。
优选的,两个所述消隙齿轮均与惰轮啮合连接。惰轮用于配合消隙齿轮进行消隙。在减速箱调校安装过程中,首先安装输入齿轮与两个输出轴,使输入齿轮与被动齿轮相互啮合,然后施加外力使其中一个输入轴产生围绕轴向的扭转,当此输出轴连接的消隙齿轮旋转一定角度后,安装惰轮并使惰轮与两个消隙齿轮啮合。此时输出轴由于扭转后产生的弹性势能是回转的势能,因此驱动惰轮转动,而惰轮同时与另一输出轴连接的消隙齿轮连接,两个输出轴又均与输入齿轮连接,导致弹性势能不能完全释放,最终两个输出轴产生轻微的、方向相反的弹性形变,从而使所有啮合之轮之间消除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枣庄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枣庄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22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