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56335.8 | 申请日: | 2015-0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9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 发明(设计)人: | 村上毅;冈本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83/10;C08L55/02;C08L33/20;C08L33/12;C08L51/04;C08K5/521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铭浩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碳酸酯树脂 总树脂组合物 丁二烯 共聚物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 聚有机硅氧烷嵌段 树脂组合物 种聚碳酸酯 聚碳酸酯 苯乙烯 丙烯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包含:聚碳酸酯树脂(A),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含有特定结构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共聚物(B),其具有源自丙烯腈及苯乙烯的结构单元且不具有源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及共聚物(C),其具有源自丁二烯及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且总树脂组合物中的所述聚有机硅氧烷嵌段部分的含量为0.50~10质量%,总树脂组合物中的所述源自丁二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3~10质量%。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年2月13日、申请号为201580007828.2、发明名称为“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以下也称作“PC-POS”)因其较高的耐冲击性、耐药品性及阻燃性等优异的性质而受到关注。因此,期待含有PC-POS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在电气、电子设备领域、汽车领域等各种领域中得到广泛利用。尤其是在移动电话、移动式个人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电动工具等的壳体及其他日用品中的利用正在扩大。
对于上述含有PC-POS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还正在研究进一步提升耐冲击性或阻燃性、以及赋予流动性等其他特性。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有如下热塑性树脂,其分别含有特定量的聚碳酸酯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以下也称作“AS”)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以下也称作“ABS”)、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及含磷的阻燃剂,且实质上不使冲击强度变差而提升流动性、阻燃性。
在专利文献3、4中,作为维持优异的阻燃性并且满足成形性、耐冲击性、刚性,可成形为热稳定性优异的成形体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公开有如下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含有聚碳酸酯树脂、苯乙烯系树脂及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和/或含官能团的有机硅化合物等。
另外,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有如下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含有聚碳酸酯和/或具有脂肪族片段的共聚酯碳酸酯、ABS系树脂和/或SAN(丙烯腈-苯乙烯)树脂、磷酸酯系化合物及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聚物,且即便较薄地成形也具有优异的阻燃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524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8-51601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19189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5550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4-2856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对可成形为薄壁且大型的成形体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要求ABS树脂水平的高流动性。然而,一直以来,存在若要使含有PC-POS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提升则冲击强度下降的倾向,难以以高水平兼有流动性与冲击强度。
而且,存在若为了使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或耐冲击性提升而添加ABS树脂或AS树脂等,则阻燃性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动性及阻燃性优异且可获得具有高冲击强度的成形体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者等人潜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含有PC-POS及特定的共聚物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的POS嵌段部分的含量及共聚物中的共聚成分的含量分别设为特定的范围,可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下述[1]~[13]。
[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包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出光兴产株式会社,未经出光兴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63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