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锦粘面料短流程染整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43119.X | 申请日: | 2019-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1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民;梁永松;徐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6P1/39 | 分类号: | D06P1/39;D06P1/38;D06P3/87;D06M15/643;D06M15/53;D06M15/263;D06M11/38;D06L4/13;D06M101/34;D06M10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面料 流程 染整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锦粘面料短流程染整工艺,1)一浴法前处理:浴比1:10,坯布置于前处理整理液中;以2℃/min的速度升温至100℃,保温30‑45min;冷却、排液、水洗;2)锦粘面料同浴染色:按浴比1:10,将锦粘面料置于染缸中;加入染料、匀染剂,运转10min;升温至80℃,加入元明粉,保温30‑45min;再升温至98℃,保温染色30‑45min;降温、排废液、水洗;3)皂洗:浴比1:10、温度90℃、时间10min;4)功能后整理:按质量比有机硅乳液:水=60:500的比例配置整理液,充分搅拌溶解;将锦粘面料浸渍于整理液中5min后两浸两轧,轧液率85‑100%,180℃烘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品的染整工艺,具体涉及一种锦粘面料短流程染整工艺,属于面料的染整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锦粘面料系列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越来越流行。锦纶纤维具有弹性好、强度高、耐磨、耐用、比重小、不易发霉或生蛀虫等特点;其耐穿、耐用及耐磨性约为羊毛的4-5倍,深受人们的喜爱;但锦纶纤维又是一种疏水性纤维,使用时会感到不透湿、不透气,而粘胶纤维是亲水性纤维,具有透气、透湿等优点,但是又不具备锦纶纤维弹性好等优点,易起皱、不挺括;将锦纶与粘胶纤维混纺成锦粘面料,使其优势互补,既具有优良的透湿性和透气性,又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和挺括性,大大提升了其使用性能。
锦粘面料在染色时,由于锦纶纤维、粘胶纤维化学结构的差异,其染色工艺具有特殊性。目前,锦粘面料染色的主要工艺包括活性/酸性二浴二步法、酸性染料/活性染料一浴二步法等。此类染色工艺通常存在工艺流程比较复杂,能源消耗大,以及染料沾色等问题。
以锦粘面料酸性/活性二浴法染色为例,现有的两浴法工艺指的是先对粘胶纤维进行染色,再对锦进行染色的工艺,其中,先使用活性染料对粘胶进行染色,在60℃进行固色,再依次经过水洗和皂洗完成粘胶的染色,然后用酸性染料在95-100℃下进行套色,得到面料染色品。可见,整个过程工序冗长,能源、水等资源消耗过多。
采用一般的粘胶面料前处理方法,对锦粘面料进行处理,会对锦纶纤维造成较大损伤,使其失去原有的高弹性和柔软性,强度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是因为锦纶纤维耐强碱能力较弱,在高温强碱性条件下会发生酰胺键水解。
若对传统染整工艺加以改进,采用一浴法前处理,并同浴一步法染粘胶及锦纶,则可显著缩短整个工艺,改善锦粘面料染整加工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锦粘面料短流程染整工艺,该染整工艺采用一浴法前处理、锦粘一浴染色工艺,缩短锦粘面料的染整流程;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锦粘面料后整理的有机硅乳液,该乳液可同浴进行固色、柔软整理,减少加工工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锦粘面料短流程染整工艺,工艺流程为一浴法前处理→锦粘面料同浴染色→皂洗→功能后整理;
1)一浴法前处理:
按浴比1:10,将坯布置于前处理整理液中;以2℃/min的速度升温至100℃,保温30-45min;冷却至50℃以下,排液,水洗;前处理整理液中,含精练剂2g/L、双氧水稳定剂2g/L、双氧水3g/L、螯合分散剂2g/L、氢氧化钠3g/L,其余为水;
2)锦粘面料同浴染色:
按浴比1:10,室温下,将前处理后的锦粘面料置于染缸中;加入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弱酸性染料、匀染剂1-3g/L,运转10min;以2℃/min的速率升温至80℃,加入10g/L元明粉,保温30-45min;再以2℃/min的速率升温至98℃,保温染色30-45min;降温至50℃以下,排废液,水洗;
3)皂洗:
皂洗剂2g/L、浴比1:10、温度90℃、时间10min;
4)功能后整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31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