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燃性固体半固体物零烟雾燃烧配套小型炉具炉芯及形状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014780.8 申请日: 2019-01-08
公开(公告)号: CN111412491A 公开(公告)日: 2020-07-14
发明(设计)人: 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 戴艾霖
主分类号: F24B1/18 分类号: F24B1/18;F24B1/191;F24B1/197
代理公司: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代理人: 聂稻波
地址: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可燃性 固体 烟雾 燃烧 配套 小型 炉具 形状
【说明书】:

本发明是对本发明人2018.04.27申请的发明专利“烟煤褐煤生物质燃料聚烯烃等废塑料零烟雾燃烧技术”(申请号201810390637.4)当中,配套炉芯(2)及聚火板(6)、煤型和通风孔总面积扩大及合理布局三部分内容的技术性细化。1,遴选保温‑耐火性能同时优良的高白度硅酸铝纤维模块作为炉芯(2)A段的内圈,采用保温‑耐火性能亦较好的泡沫玻璃或泡沫陶瓷或硅酸钙模块即炉芯(17)作外圈。2,将下置煤(9)顶部内圈通风孔部位设计为凹形,以利方便、快捷地对正煤堆的通风孔。3,将通风孔总面积扩大30%,并布局为主要扩大4个内圈通风孔。如此可大为增加中小型炉具炉灶实现全过程充分、零烟雾燃烧的可靠性。

一,技术领域

可燃性固体物及半固体物清洁燃烧控制技术

二,背景技术

本发明是对本申请人2018.04.27申请的发明专利“烟煤褐煤生物质燃料聚烯烃等废塑料零烟雾燃烧技术”(申请号201810390637.4)当中,与说明书附图1例示小型炉具配套的保温-耐火炉芯这项技术的细化;另外,现有燃烧无烟煤球有时通风孔不易对正和通风孔总横切面积过小不适应本系列发明引火煤(10)挥发份高达40%的高耗氧量问题,需要新的技术措施予以解决,以此增加可燃性固体物半固体物在小型简易炉具炉灶中,即使在严寒天气,也能顺利实现从点火瞬间起,全过程零烟雾燃烧的可靠性。

由本发明母专利(申请号201810390637.4)和本发明的说明书及说明书附图1可知,除了点火膏、饼(8)和引火煤(10)配方和制作工艺这些核心技术以外,要实现固体燃料在小型炉具炉灶中、在严寒天气,能零烟雾状态顺利上点火,并尽快在大燃烧室(7)和引火煤(10)段位形成高温区,还要始终保持零烟雾、长焰、充分、高固硫、高发热效率的清洁燃烧状态,配套的保温性能及耐火性能皆优良的炉芯(2、17)和聚火板(6)材料选择和制作技术,亦同等重要。

本发明母专利确定的蜂窝状燃料组堆当中,为维持较长时间燃烧的需要,下置煤(9)往往堆砌2-3个,这就带来了上下煤块之间的通风孔难以对正的问题,特别是广泛使用的最小直径(10厘米)蜂窝煤(北方通俗称呼为煤球者),困难更大,很容易造成局部甚至大部分煤堆表面冒烟燃烧的严重事故,因此,这个使用过程中欠方便之貌小实大的问题,必须有技术措施予以应对。

现有下点火燃烧直径100毫米的无烟煤球,其通风孔总面积一般为1356平方毫米左右,燃烧本系列发明挥发份高达40%以上的相同直径煤球、特别是引火煤(10),极易冒黑烟,明显是通风量不足引起,以必须有技术措施予以应对。

三,发明内容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a,寻求保温-耐火性能皆优良;同时又能在1000左右摄氏度高温条件下长时间连续使用;既能模块化大批量生产,又能方便、快捷地现场制作、积木式地组合为各类中小型炉具炉灶改造需要的不同形状尺寸之炉芯(2、17),和聚火板(6),这些性能优良又廉价的保温-耐火材料,来最大限度地增加严寒天气和最小直径煤堆等不利条件下,成功实现零烟雾状态上点火、继而顺利完成全过程长焰、充分、零烟雾燃烧的可靠性。

b,寻求简便、快捷的煤堆通风孔对正方式,来满足挥发份高达40%以上的引火煤(10)获得足够的风量而顺利地实现零烟雾状态上点火与长焰、充分、全过程零烟雾燃烧。

c,适度扩大通风孔总横切面积,并结合多次给氧以满足充分燃烧的需求,合理布局通风孔。

2,本发明解决第【0006】、【0007】和【0008】段三个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①,用遴选出的高白度硅酸铝纤维模块(2),组合泡沫玻璃或泡沫陶瓷或硅酸钙模块(17),来组合制作保温-耐火炉芯(2、17),并在高白度硅酸铝纤维模块(2)内圆表面涂敷一薄层由氧化镁和2.8模以上硅酸钠液体调配成的碱性光热反射层;聚火板(6)只由高白度硅酸铝纤维在工厂内模块化制作,最好,也在其内表面涂敷一薄层由氧化镁和2.8模以上硅酸钠液体调配成的光热反射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艾霖,未经戴艾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47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