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纤维增强复合体用芯材以及使用了该芯材的纤维增强复合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880022048.9 | 申请日: | 2018-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19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 发明(设计)人: | 加藤裕美子;胁村晋太郎;坂本祐一郎;谷口智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化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8J9/228 | 分类号: | C08J9/228;C08J9/12;C08J9/18;C08L71/12;C08L51/04;C08L25/06;C08L63/00;C08K7/06;C08J5/24;B32B5/24;B32B7/022;B32B7/0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洋;庞东成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增强 复合 体用 以及 使用 复合体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纤维增强材料复合时的加工性优异的纤维增强复合体用芯材。本发明的纤维增强复合体用芯材的特征在于,其包含珠粒发泡成型体,该珠粒发泡成型体包含热塑性树脂,热收缩起始温度为80℃以上,线膨胀系数为10×10‑5mm/mm·℃以下,于130℃的加热尺寸变化率为‑4.0%~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轻质且与纤维增强层等复合时的加工性优异的纤维增强复合体用芯材。
背景技术
利用纤维增强后的纤维增强合成树脂的重量轻且具有高机械强度,因而近年来在汽车领域、船舶领域、航空领域、医疗领域等要求轻质性和高机械强度的领域中应用不断扩大。
作为满足上述要求的纤维增强复合体,有人提出了将发泡体用于芯材、将纤维增强树脂在芯材的表面层积一体化而成的纤维增强复合体(参见专利文献1~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0674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4775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833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纤维增强复合体的制造方法采取了非常特殊的方法,成为芯材的发泡体需要膨胀。其结果,薄壁化困难,并且对于厚度不同的部位无法控制发泡体的膨胀量,形状受到限制,由于发泡体的膨胀不均导致外观平滑性差,等等这些尚存在问题。专利文献3公开了聚丙烯(PP)树脂发泡体或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树脂发泡体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复合体,但聚丙烯(PP)树脂发泡体的热刚性低,是与纤维增强材料的复合条件受限的物质。另外,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树脂发泡体虽然耐热性优异,但其制法特殊,因此发泡体的形状限于平板,无法形成所期望的形状,还具有复合体的外观差的问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通过使用具有特定的高温特性的树脂发现了与纤维增强材料复合时的加工性优异的芯材,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如下。
(1)一种纤维增强复合体用芯材,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珠粒发泡成型体,该珠粒发泡成型体包含热塑性树脂,热收缩起始温度为80℃以上,线膨胀系数为10×10-5mm/mm·℃以下,于130℃的加热尺寸变化率为-4.0%~0%。
(2)如(1)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体用芯材,其中,对于上述热塑性树脂而言,将在70℃~200℃损耗角正切tanδ达到最大的温度设为Tp,(Tp-30)℃的储能模量(G’1)与150℃的储能模量(G’2)之比(G’2/G’1)为0.25~0.95。
(3)如(1)或(2)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体用芯材,其中,上述珠粒发泡成型体中的脂肪族烃系气体的浓度为500体积ppm以下。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体用芯材,其中,上述热塑性树脂包含30质量%~75质量%的聚苯醚系树脂。
(5)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体用芯材,其中,上述热塑性树脂中的阻燃剂的含量相对于上述热塑性树脂100质量%为3质量%以下。
(6)一种纤维增强复合体,其特征在于,其在(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体用芯材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有包含纤维和树脂的表皮材。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纤维增强复合体用芯材与纤维增强材料复合时的加工性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化成株式会社,未经旭化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20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泡管道
- 下一篇:聚烯烃微多孔膜及聚烯烃微多孔膜的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