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医针灸针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279507.1 | 申请日: | 2018-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353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泽梁;唐莲;曾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水县中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50600***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针灸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医针灸针,包括固定夹块、固定板、转轴、连接座、活动槽、拨动杆、活动杆、连接板以及活动夹块,固定夹块设置在针灸针主体环形侧面左侧,固定夹块上端面左侧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上端面安装有连接座,活动槽开设在连接座上端面右侧,转轴固定在活动槽内部,转轴环形侧面上侧安装有拨动杆,活动杆固定在转轴环形侧面右侧,连接板设置在活动杆下端面,活动夹块固定在连接板下端面,活动夹块通过针灸针主体与固定夹块相连接,该设计解决了原有中医针灸针缺少取针装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便于取针,省时省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中医针灸针,属于中医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针灸针最早的雏形是针石。针砭治病在殷商甲骨卜辞中就像一个人手持尖锐器具,治疗病人腹病疾病。殷商至西周针刺治疗,或者用的是砭石,隋代医家全元起认为:″砭石者,是古外治之法,……,古来未能铸铁,故用石为针,故命之针石。″。
现有技术中,现有的中医针灸针缺少取针装置,手动取针时容易发生滑针情况,不仅不能够将针灸针取出,还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现在急需一种中医针灸针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医针灸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便于取针,省时省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中医针灸针,包括针灸针主体、取针机构以及连接头,所述连接头设置在针灸针主体上端面,所述取针机构设置在针灸针主体环形侧面上侧,所述取针机构包括固定夹块、固定板、转轴、连接座、活动槽、拨动杆、活动杆、连接板以及活动夹块,所述固定夹块设置在针灸针主体环形侧面左侧,所述固定夹块上端面左侧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端面安装有连接座,所述活动槽开设在连接座上端面右侧,所述转轴固定在活动槽内部,所述转轴环形侧面上侧安装有拨动杆,所述活动杆固定在转轴环形侧面右侧,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活动杆下端面,所述活动夹块固定在连接板下端面,所述活动夹块通过针灸针主体与固定夹块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夹块内部设有固定槽,且固定槽内部设有防滑垫,所述活动夹块内部设有固定槽,且固定槽内部设有防滑垫。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夹块与固定板为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夹块与连接板为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拨动杆内部上侧设有拉环。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杆为曲形杆。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夹块与活动夹块规格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医针灸针,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固定夹块、固定板、转轴、连接座、活动槽、拨动杆、活动杆、连接板以及活动夹块,该设计便于中医针灸针的取出,解决了原有中医针灸针缺少取针装置的问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取针效果。
因固定夹块与固定板为固定连接,活动夹块与连接板为固定连接,该设计便于提高固定夹块与活动夹块的牢固性,因拨动杆内部上侧设有拉环,该设计便于连接座的移动,因活动杆为曲形杆,该设计方便了活动夹块的转动,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便于取针,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中医针灸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中医针灸针中取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中医针灸针中取针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水县中医院,未经惠水县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795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市政用地埋式电力箱
- 下一篇:中药材熏洗用坐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