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眩光眼镜用镜片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248055.0 | 申请日: | 2018-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88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韩创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C7/02 | 分类号: | G02C7/02;G02B1/118;G02B1/14;G02B1/18 |
| 代理公司: | 南京创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8 | 代理人: | 王丹 |
| 地址: | 212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眩 镜片 防眩涂层 镜片本体 硬镀层 眩光 表面设置 防指纹膜 减反射膜 平均粒径 眼镜用 刺眼 强光 本实用新型 防反射性能 随机分布 随机设置 浅表面 有机硅 折射率 粒径 指纹 柔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眩光眼镜用镜片,包括镜片本体和镜片最外侧的防眩涂层,所述镜片本体的表面设置有加硬镀层,所述加硬镀层的表面设置有减反射膜,所述防眩涂层设置在减反射膜的外表面,所述防眩涂层的表面随机设置有第一防眩颗粒和第二防眩颗粒,所述第一防眩颗粒的平均粒径大于第二防眩颗粒的平均粒径,所述镜片本体的内侧设置有防指纹膜。防眩涂层的浅表面分别随机分布有不同粒径大小和折射率的第一防眩颗粒和第二防眩颗粒,在提高镜片的防眩光性能的同时也提高了防反射性能,可将刺眼的强光降至柔和、舒适的程度。而有机硅加硬镀层可以提高镜片的强度,防指纹膜可以起到防指纹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眩光眼镜用镜片。
背景技术
防眩光眼镜能对太阳光及车灯光及各种强光进行过滤,增光以及阻档对眼球有害的光污染,从而达到不同的防眩程度,解决了“滤光不挡光”的防眩难题,能有效消除各种强光等有害光对视觉的刺激,减轻眼疲劳,比如,可以在夜间会车时将对方刺眼的远光灯降至柔和、舒适的程度,有效保障了强光下驾车的安全。而现有的防眩光镜片结构简单,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眩光眼镜用镜片,采用不同的防眩颗粒提高防眩光镜片的防眩光性能。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眩光眼镜用镜片,包括镜片本体和镜片最外侧的防眩涂层,所述镜片本体的表面设置有加硬镀层,所述加硬镀层的表面设置有减反射膜,所述防眩涂层设置在减反射膜的外表面,所述防眩涂层的表面随机设置有第一防眩颗粒和第二防眩颗粒,所述第一防眩颗粒的平均粒径大于第二防眩颗粒的平均粒径,所述镜片本体的内侧设置有防指纹膜。
优选,所述第一防眩颗粒的材质与第二防眩颗粒的材质不同,且第一防眩颗粒的折射率大于第二防眩颗粒的折射率。
优选,所述防眩涂层和减反射膜之间还设置有防紫外线膜。
优选,所述第一防眩颗粒和第二防眩颗粒均呈球形状。
优选,所述第一防眩颗粒和第二防眩颗粒均呈橄榄状。
优选,所述加硬镀层为有机硅加硬镀层。
优选,所述第一防眩颗粒的平均粒径是第二防眩颗粒的平均粒径的1.5-3倍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防眩涂层的浅表面分别随机分布有不同粒径大小和折射率的第一防眩颗粒和第二防眩颗粒,在提高镜片的防眩光性能的同时也提高了防反射性能,可将刺眼的强光降至柔和、舒适的程度。而有机硅加硬镀层可以提高镜片的强度,防指纹膜可以起到防指纹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眩光眼镜用镜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的标记含义如下:
1:第一防眩颗粒;2:第二防眩颗粒;3:防眩涂层;4:防紫外线膜;5:减反射膜;6:有机硅加硬镀层;7:镜片本体;8:防指纹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防眩光眼镜用镜片,包括镜片本体7和镜片最外侧的防眩涂层3,防眩涂层3可以起到防眩光、抗划伤作用,镜片本体7可以采用TAC或PC材料加工制备,所述镜片本体7的表面设置有加硬镀层,优选,所述加硬镀层为有机硅加硬镀层6,它具有高硬度、高附着力、高透光等特性,可有效提升镜片耐磨性、不易脱膜和变黄,大大提升镜片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韩创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韩创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480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