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盐废水软化和浓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238284.4 | 申请日: | 2018-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21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飞;刘海洋;谷小兵;陈海杰;夏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2 | 分类号: | C02F9/12;C02F5/00 |
| 代理公司: | 11496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程远;胡玉章<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 地址: | 10004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出口端 入口端 反渗透系统 本实用新型 电渗析系统 超滤系统 纳滤系统 微滤系统 混凝池 废水 反渗透产水 高盐废水 管道连接 浓水管道 浓缩装置 软化药剂 电渗析 高倍率 软化池 软化剂 投加量 软化 过量 浓缩 回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盐废水软化和浓缩装置,该装置包括:混凝池,其入口端与软化池连接,所述混凝池出口端与微滤系统的入口端连接;超滤系统,其入口端与所述微滤系统的出口端连接,所述超滤系统出口端与纳滤系统入口端连接;反渗透系统,其入口端与所述纳滤系统出口端连接,所述反渗透系统出口端与反渗透产水管道连接;电渗析系统,其入口端与所述反渗透系统连接,所述电渗析系统出口端与电渗析浓水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以选择性地将Ca2+从废水中分离,回收过量软化药剂,降低软化剂的投加量和成本,并实现废水的高倍率浓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盐废水软化和浓缩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工业废水的处理与排放正在受到日趋严格的管理和限制。在诸多类型工业废水中,高盐废水由于盐含量高、排量大和对金属具有腐蚀性(如Cl-腐蚀)等特征,直接外排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其零排放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目前,膜法浓缩是实现高盐废水零排放最主要的前处理技术之一,由于废水中富含的Ca2+和Mg2+极易导致滤膜结垢,因此必须先对废水进行必要的软化处理。常规的软化方法是将Ca2+和Mg2+都进行去除(如熟石灰-纯碱法、烧碱-纯碱法和石灰法等),这类方法存在软化剂耗量大、沉淀量大等问题。
黎新等(分步沉淀法去除稀土废水中钙镁的研究.水处理技术,2016,42(7):88-92)提出了一种用草酸选择性去除稀土废水Ca2+的方法,李飞等(一种高镁低钙脱硫废水软化预处理装置.中国专利:ZL 2017 21032808.3,2017-8-17)和刘海洋等(一种高镁低钙脱硫废水软化预处理装置.中国专利:ZL 2017 2 1032793.0,2017-8-17)提出了一种用草酸盐选择性去除火电厂脱硫废水Ca2+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去除Ca2+的同时对Mg2+的影响很低,可以有效降低软化剂耗量和沉淀产生量。然而,上述软化方法均需过量投加草酸或草酸盐,由于该类药剂价格较高,这些方法难免造成了软化剂的过量浪费。若能回收利用过量投加的草酸根,并制定相匹配的膜浓缩工艺,则不仅能降低软化环节的成本,更能实现废水的高倍率浓缩,对达成零排放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盐废水软化和浓缩装置,可以选择性地将Ca2+从废水中分离,回收过量软化药剂,降低软化剂的投加量和成本,并实现废水的高倍率浓缩。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盐废水软化和浓缩装置,该装置包括:
混凝池,其入口端与软化池连接,所述混凝池出口端与微滤系统的入口端连接;
超滤系统,其入口端与所述微滤系统的出口端连接,所述超滤系统出口端与纳滤系统入口端连接;
反渗透系统,其入口端与所述纳滤系统出口端连接,所述反渗透系统出口端设有反渗透产水管道和反渗透浓水管道;
电渗析系统,其入口端通过所述反渗透浓水管道与所述反渗透系统连接,所述电渗析系统出口端与电渗析浓水管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化池顶部设有第一加药管道、第二加药管道和第三加药管道,所述软化池内部设有第一搅拌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凝池顶部设有第四加药管道,所述混凝池内部设有第二搅拌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滤系统内部设有曝气装置和微滤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化池和混凝池底部设有排泥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382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