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在透射电镜中使用的互补型载物网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29095.0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72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煜;关永鑫;张慧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3/2204 | 分类号: | G01N23/2204;G01N23/22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谭春艳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网片 本实用新型 透射电镜 互补型 载物网 相邻半圆形 卡接结构 时间成本 相邻扇形 粘合结构 成圆片 粘合 测样 卡接 网孔 制样 拼接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在透射电镜中使用的互补型载物网,其特征在于:由半圆形互补支撑网片或扇形互补支撑网片拼接成圆片形,所有半圆形互补支撑网片或者扇形互补支撑网片具有相同或不同形状的网孔,相邻半圆形互补支撑网片或相邻扇形互补支撑网片通过卡接结构卡接在一起或通过粘合结构粘合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可在不破坏测样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制样效率,从而达到节约时间成本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透射电镜中使用的载物网,特别涉及一种在透射电镜中使用的互补型载物网。
背景技术
平常做透射电镜实验所用的铜网,即为承载样品的载网。载网若是铜材质,就称铜网,如果是镍、钼、金、尼龙,就相应的称镍网、钼网、金网、尼龙网等。
单独使用载网,也称“裸网”。主要应用在生物制样中,可配合切片机,在水槽中用“裸网”捞取样品。再进行喷碳或喷金处理,然后进入电镜观察。大多数透射电镜样品在制样时,为了确保样品能搭载在“载网”上,会在“载网”上覆一层有机膜,称为“支持膜”。这种具有支持膜的载网,称为“载网支持膜”。当样品接触载网支持膜时,会很牢固的吸附在支持膜上,不至于从载网的孔洞处滑落。以便在电镜上观察。
当样品放在电镜中,“载网支持膜”会被电子束照射,有机支持膜上就会产生电荷积累,也会引起样品放电,发生样品飘逸、跳动、支持膜破裂等情况。所以,人们考虑在支持膜上喷碳,提高支持膜的导电性,达到良好的观察效果。这种经过“喷碳的载网支持膜”,简称“碳支持膜”,一般膜厚度为7-10nm。
从制作成本和使用效果看,铜网最经济实用,所以被普遍采用。因此,人们经常提到的“铜网支持膜”、“碳支持膜”、“碳膜”、“方华膜”等,甚至被称为“铜网”,大多是指这种具有“铜网喷碳的支持膜”。通常称“碳支持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透射电镜在企业科研领域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中越来越普及,特别是近五年,全世界透射电镜的装机量不断刷新记录。随着我国高水平研究的深入,目前的装机总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全世界旺盛的科研需求。科学有效地提高透射电镜的使用效率将有利于缓解目前紧张的测试需求。
目前的铜网如图1所示,为一个圆形网片,周边具有圆形编圈。一个支铜网仅能承载一份样品。导致约有三分之一的透射电镜使用时间浪费在制样与换样上,特别是目前的高压透射电镜每次只能测试一个样,将样品放在普通圆形铜网上后再放真空腔内进行抽真空操作。而目前主流的透射电镜无法做到快速抽真空,抽真空时间长,从而大大浪费了换样效率与测试效率。而快速抽真空设备购买及养护及其昂贵,目前并不能普及。如何提高透射电镜的使用效率,成为了我们急需要思考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透射电镜中使用的互补型载物网。提高制样效率,而达到节约时间成本的目的。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在透射电镜中使用的互补型载物网,其特征在于:由半圆形互补支撑网片或扇形互补支撑网片拼接成圆片形,所有半圆形互补支撑网片或者扇形互补支撑网片具有相同或不同形状的网孔,相邻半圆形互补支撑网片或相邻扇形互补支撑网片通过卡接结构卡接在一起或通过粘合结构粘合在一起。
采用上述方案,在测试时可以任选两个边缘可以互补重合的半圆形互补支撑网片或者是多个扇形互补支撑网片,在不同的半圆形互补支撑网片或者是扇形互补支撑网片上负载不同的测试样品,然后由两个半圆形互补支撑网片围成元行骗,或者三个扇形互补支撑网片围成圆形片,或者四个扇形互补支撑网片围成圆形片,或者一个半圆形互补支撑网片和两个扇形互补支撑网片围成圆形片。从而达到一次制样和抽真空可以同时测试两个以上样品的目的,进而节约我们的时间成本,缓解测试时间缓慢的压力。
上述方案中:所有半圆形互补支撑网片和扇形互补支撑网片均具有不同形状的网孔。通过不同形状的网孔来区分测试的样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290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易的扫描电镜绝缘样品导电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载移动式安全检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