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超声引导下穿刺针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199736.2 | 申请日: | 2018-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29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 发明(设计)人: | 周荣升;周天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荣升 |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田鹏山 |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梭形 穿刺针 超声 凸起 超声探头 新型超声 针尖 针体 反射 超声诊断技术 本实用新型 人体组织 凸起表面 凸起距离 针体表面 针体前端 穿刺 尖部 隆起 显影 显示屏 损伤 发射 清晰 观察 | ||
本实用新型公布一种新型超声引导下穿刺针,属于超声诊断技术领域。针体呈圆柱形,前端设有梭形凸起。梭形凸起距离针体前端尖部的距离0.1‑20mm。梭形凸起长度1‑20mm,梭形凸起中部最高点高出针体表面0.1‑2mm。穿刺时由于人体组织有一定的弹性,表面光滑的针体和梭形凸起可顺利通过各层组织而无明显增加损伤;梭形凸起表面向超声探头方向隆起,明显缩小了发射超声与经穿刺针反射回超声的夹角,增加了超声探头接收到反射回超声的数量,使穿刺针针尖在超声显示屏上显影更清晰,更加准确的观察到穿刺针针尖的位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超声诊断仪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超声引导下穿刺针。
背景技术
现代超声诊断仪均用回声原理,由仪器的探头向人体发射一束超声进入人体内,并进行线形、扇形、或其他形式的扫描,遇到不同声阻抗的两种组织的交界面,即有超声反射回来,由探头接收后,经过信号放大和信息处理,显示于屏幕上,形成一幅人体的断层图像。回声是由超声束反射而形成的,反射的产生与声束的入射角关系很大,垂直于界面的声束反射的强度最大,偏斜的声束只部分反射可被接收到,因此,为了取得满意的或较好的图像,应尽可能使超声声束入射角接近于0。
如图1所示,目前使用B超引导下穿刺针为了在B超下清晰的显影,其前端设计成环状凸起呈锯齿状,在进出组织时锯齿状的穿刺针鞘类似于用锯条锯木头,对组织有一定的损伤。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超声引导下穿刺针。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超声引导下穿刺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呈圆柱形,前端设有梭形凸起。
其进一步是:所述梭形凸起距离针体前端尖部的距离是0.1-20mm。
所述梭形凸起长度是1-20mm,梭形凸起中部最高点高出针体表面0.1-2mm。
所述针体安装在超声诊断仪上,配合超声行各种穿刺诊断和治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医学上超声穿刺均为了诊断或治疗而对人体组织进行穿刺,人体除骨骼外软组织及脏器均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即弹性;本申请的穿刺针前端具有梭形凸起,表面光滑,穿刺时由于人体组织有一定的弹性,表面光滑的针体和梭形凸起可顺利通过各层组织而无明显增加损伤;
梭形凸起表面向超声探头方向隆起,明显缩小了发射超声与经穿刺针反射回超声的夹角,增加了超声探头接收到反射回超声的数量(物体在超声上显影),使穿刺针针尖在超声显示屏上显影更清晰,更加准确的观察到穿刺针针尖的位置,节约穿刺时间,减少穿刺并发症。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所述的一种穿刺针;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新型超声引导下穿刺针,针体1呈圆柱形,表面光滑;梭形凸起2设置在针体1前端,梭形凸起2表面光滑。梭形凸起2距离针体1前端尖部的距离是0.1-20mm。梭形凸起2长度是1-20mm,梭形凸起2中部最高点高出针体1表面0.1-2mm。
再结合图3所示,针体1安装在超声诊断仪上,配合超声行各种穿刺诊断和治疗。
在使用时:
穿刺针前端具有梭形凸起,表面光滑,穿刺时由于人体组织有一定的弹性,表面光滑的针体和梭形凸起可顺利通过各层组织而无明显增加损伤;
如图3所示,梭形凸起表面向超声探头方向隆起,明显缩小了发射超声与经穿刺针反射回超声的夹角,增加了超声探头接收到反射回超声的数量(物体在超声上显影),使穿刺针针尖在超声显示屏上显影更清晰,更加准确的观察到穿刺针针尖的位置,节约穿刺时间,减少穿刺并发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荣升,未经周荣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997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