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弃聚酯薄膜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121864.5 | 申请日: | 2018-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85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 发明(设计)人: | 许贤文;张宇航;李利军;吕陈秋;陈久波;贾志轩;周帆;谢富丞;钱煜峰;常崇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J11/24 | 分类号: | C08J11/24;C08G63/78;C08L67/00 |
| 代理公司: | 11299 北京市卓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子英<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碎膜 熔融 降解催化剂 降解系统 后缩聚 聚酯薄膜 废膜 熔体输送系统 送入 本实用新型 风送系统 配制系统 预聚物 熔体 回收利用 回收装置 聚酯装置 影响聚酯 醇解 加压 配制 废弃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弃聚酯薄膜回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碎膜熔融降解系统、降解催化剂配制系统、废膜粉碎及风送系统、碎膜熔体输送系统和后缩聚系统,以所述废膜粉碎及风送系统将收集的碎膜粉碎并送入碎膜熔融降解系统,以所述降解催化剂配制系统配制降解催化剂溶液并加压升温后送入所述碎膜熔融降解系统,碎膜在所述碎膜熔融降解系统中形成熔融,并在降解催化剂溶液的作用下醇解形成粘度相当于预聚物的碎膜熔体,以所述碎膜熔体输送系统将碎膜熔体送入聚酯装置的后缩聚系统与预聚物一同进行后缩聚反应。本实用新型将实现了聚酯薄膜产生中的废膜在线连续全回收利用,且不影响聚酯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弃聚酯薄膜回收装置,还涉及一种废弃聚酯薄膜回收方法,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酯薄膜是一种高分子塑料薄膜,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及尺寸稳定性、透明性、可回收性,可广泛的应用于磁记录、感光材料、电子、电气绝缘、工业用膜、包装装饰、屏幕保护、光学级镜面表面保护等领域,在我国有着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以每年大于1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
目前聚酯薄膜的生产采用双向拉伸技术,拉伸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破膜,薄膜分切过程会产生边膜废料。在聚酯薄膜的生产过程中,碎膜(废膜和边膜)产生量至少为10%,碎膜如果当作废料处理而不进行回收则存在很大的浪费。
传统的聚酯薄膜回收采用物理法或化学法:物理法通常是采用螺杆熔融挤出,再经过均化形成熔体,该方法对原料要求较高且生产出的成品纯度较低;化学法通常将废弃聚酯薄膜醇解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体,然后再重新聚合,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弃聚酯薄膜回收装置,使用这种装置能够将废弃聚酯薄膜醇解形成粘度相当于预聚物的碎膜熔体实现在线连续回收,在聚酯拉膜生产线内部形成闭式循环,不产生任何废料,实现了清洁生产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废弃聚酯薄膜回收装置,其包括:
碎膜熔融降解系统,用于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熔融碎膜,并在降解催化剂的作用下实现碎膜的醇解,形成粘度相当于预聚物的碎膜熔体,设有碎膜进料口、降解催化剂溶液进料口和碎膜熔体出料口,所述降解催化剂溶液的溶剂为适于碎膜醇解的液体醇,优选乙二醇;
降解催化剂配制系统,用于配制具有一定浓度、压力和温度的降解催化剂溶液,向所述碎膜熔融降解系统输出所生成的降解催化剂溶液,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其出料口连接所述碎膜熔融降解系统的降解催化剂溶液进料口;
废膜粉碎及风送系统,用于粉碎废弃聚酯薄膜,向所述碎膜熔融降解系统输出所产生的降解催化剂溶液,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其出料口连接所述碎膜熔融降解系统的碎膜进料口;
碎膜熔体输送系统,用于向后缩聚系统输送所述碎膜熔融降解系统输出的碎膜熔体,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其进料口连接所述碎膜熔融降解系统的碎膜熔体出料口;
后缩聚系统,用于进行聚酯生产的后缩聚反应,以来自聚酯装置预缩聚系统的预聚物和来自碎膜熔融降解系统的碎膜熔体作为反应物进行后缩聚反应,形成聚酯熔体,所述聚酯熔体能够直接送入拉膜装置进行拉膜生产,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其进料口连接所述碎膜熔体输送系统的出料口。
优选地,所述降解催化剂配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降解催化剂混合罐、降解催化剂溶液过滤器、降解催化剂溶液供料罐、降解催化剂增压供料泵和降解催化剂加热器,所述降解催化剂加热器的出料口构成所述降解催化剂配制系统的出料口,连通所述碎膜熔融降解系统的降解催化剂溶液进料口。
优选地,所述降解催化剂混合罐采用夹套式或内盘管式,其罐体采用夹套结构或设有罐内盘管,所述罐体的夹套结构或罐内盘管连接热媒循环系统,通过流经夹套结构或罐内盘管的热媒给罐内的物料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218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