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031956.4 | 申请日: | 2018-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28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 发明(设计)人: | 田一;刘春玉;尹金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02;C02F1/72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 地址: | 443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级氧化池 消毒池 连通 污水 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 二级氧化池 空气泵 曝气管 壳体 支管 污水处理单元 本实用新型 第一电磁阀 二次沉淀池 排水管 处理单元 上端 电器箱 加药罐 进水管 排气口 未处理 污水处理 下级 电器 | ||
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一级氧化池、二级氧化池、二次沉淀池、加药罐和消毒池,一级氧化池、二级氧化池内和消毒池内均设有曝气管,在一级氧化池上端连通进水管,排水管一端连通消毒池底部,在壳体一侧设有电器箱,在电器箱内设有空气泵和PLC控制器,空气泵排气口分别通过第一支管与各根曝气管连通,在各根第一支管上均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本实用新型能够依次将各级污水处理单元中的污水全部流到下级处理单元后再新进未处理污水,避免新进污水和以处理后的污水相互混合,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是一种规模化的高效污水生物处理设备,是一种以生物膜为净化主题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充分发挥了厌氧生物滤池、接触氧化床等生物膜反应器具有的生物密度大、耐污能力强、动力消耗低、操作运行稳定、维护方便的特点,使得该系统具有很广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很多种污水处理设备,例如专利号为“CN 204325079 U”、名称为“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以及专利号为“CN206720933U”、名称为“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等等,这些设备在处理污水时,污水的流动主要是通过溢流的方式在各处理单元间移动,这种污水流动形式容易使新进污水与已处理完毕后的污水混合在一起后在流动到下级污水处理单元(例如二级氧化池或者沉淀池),导致排出的污水中含有一些处理不完全污水,影响污水处理的整体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能够依次将各级污水处理单元中的污水全部流到下级处理单元后再新进未处理污水,避免新进污水和以处理后的污水相互混合,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方案为:
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一级氧化池、二级氧化池、二次沉淀池、加药罐和消毒池,一级氧化池、二级氧化池内和消毒池内均设有曝气管,在一级氧化池上端连通进水管,排水管一端连通消毒池底部,在壳体一侧设有电器箱,在电器箱内设有空气泵和PLC控制器,空气泵排气口分别通过第一支管与各根曝气管连通,在各根第一支管上均安装有第一电磁阀;
在一级氧化池、二级氧化池和消毒池顶部均连通第二支管,在各根第二支管上均安装有第二电磁阀,在进水管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
一级氧化池、二级氧化池之间和二次沉淀池依次通过溢流管连通,溢流管两端分别位于壳体上下两端,沉淀池上端通过清水管连通消毒池,在各根溢流管上端和清水管上均安装有单向阀;
在一级氧化池、二级氧化池和消毒池内均安装有液位传感器,各液位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送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各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空气泵。
壳体内壁涂覆有树脂层,壳体外壁覆盖有沥青。
所述单向阀包括一端铰接在溢流管或者清水管管口上的盖片,在盖片上固定连接有橡胶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通过压力依次推动各级污水处理单元中的污水被整体流动处理,有效的避免新进污水和处理后的污水相互混合,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另一方面污水流动依靠空气泵产生的气压推动流动,代替潜水泵抽动污水流动,使得整个污水处理设备得到简化,降低企业生产和维修成本;采用PLC控制器控制整个处理装置,实现污水处理自动化,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关于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319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