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急诊内科用气管穿刺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989315.3 | 申请日: | 2018-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29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 发明(设计)人: | 董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16/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 代理人: | 杨凤娟 |
| 地址: | 110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管套 气管 本实用新型 患者气管 气管穿刺 穿刺 通气管 急诊 内科 患者患病部位 导管顶端 结构科学 内部安装 人体气管 塑料外壳 充气筒 穿刺器 通气孔 再利用 气囊 医生 侧滑 底端 拿取 手部 凸块 摄像 通气 堵塞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急诊内科用气管穿刺器,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底端安装有接头,所述导管顶端安装有管套,所述管套内部安装有通气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通过塑料外壳和摄像接头的作用,便于对患者气管内部进行探视,解决了市场上的穿刺器为节约成本,而不具备对人体气管内部进行探视的功能,导致无法准确的对患者患病部位进行穿刺的缺点,利用管套和凸块的作用,便于医生对装置进行拿取的同时,更利于医生将导管插入患者的气管内部,避免在将导管插入时,手部与管套发生侧滑,再利用通气管、通气孔和气囊充气筒的作用,便于对患者气管内部进行通气,从而避免导管位于气管内部进行穿刺时,而导致气管内部堵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急诊内科用气管穿刺器。
背景技术
环甲膜穿刺是临床上对于有呼吸道梗阻、严重呼吸困难的病人采用的急救方法之一,它可为气管切开术赢得时间,是现场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具有简便、快捷、有效的优点,而且稍微接受急救教育的人都可以掌握,在有些情况下,如病人因喉阻塞、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颈部外伤,而出现呼吸困
难,需要紧急进行喉切开术,从患者喉部切开气管,帮助其恢复呼吸,然而采取此种方法治疗时,会导致手术切口较大,患者恢复较困难,其次,传统的气管穿刺器结构单一,不能根据不同患者气管类型和大小进行调节,导致穿刺的效果不理想,最后,市场上多采用一次性的穿刺器,使用过后就会丢弃,为了节约成本,该穿刺器功能单一,不具备对人体气管内部进行探视的功能,导致无法准确的对患者患病部位进行穿刺,并且,其不具备对患者进行通气的功能,所以也无法观察患者是否穿刺成功,综上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急诊内科用气管穿刺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急诊内科用气管穿刺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有些情况下,如病人因喉阻塞、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颈部外伤,而出现呼吸困难,需要紧急进行喉切开术,从患者喉部切开气管,帮助其恢复呼吸,然而采取此种方法治疗时,会导致手术切口较大,患者恢复较困难,其次,传统的气管穿刺器结构单一,不能根据不同患者气管类型和大小进行调节,导致穿刺的效果不理想,最后,市场上多采用一次性的穿刺器,使用过后就会丢弃,为了节约成本,该穿刺器功能单一,不具备对人体气管内部进行探视的功能,导致无法准确的对患者患病部位进行穿刺,并且,其不具备对患者进行通气的功能,所以也无法观察患者是否穿刺成功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诊内科用气管穿刺器,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底端安装有接头,所述接头外侧安装有塑料外管,所述塑料外管一端安装有顶针,所述接头底端安装有塑料外壳,所述塑料外壳底端安装有摄像接头,所述塑料外壳外侧安装有滑片,所述导管内侧底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导管底端表面安装有密封条;
所述导管顶端安装有管套,所述管套外侧均匀安装有凸块,所述管套内部安装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一侧底端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管内部安装有过滤网,所述通气管顶端安装有气囊充气筒,所述气囊充气筒顶端安装有活塞杆,所述管套顶端安装有密封帽,所述密封帽顶端安装有旋钮,所述旋钮外侧通过焊接安装有指示标,所述旋钮顶端内部安装有数据线,所述摄像接头的输入端与塑料外壳内部蓄电池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接头的直径与导管的直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活塞杆顶端安装有圆盘。
优选的,所述活塞杆底端安装有活塞。
优选的,所述旋钮外侧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密封帽内部安装有齿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893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包裹性胸腔积液穿刺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超声引导下穿刺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