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堵头及液冷板、电池箱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923983.6 | 申请日: | 2018-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71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 发明(设计)人: | 卢臣智;陈育伟;李师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深澜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567 | 分类号: | H01M10/6567;H01M10/6568;H01M10/613;H01M10/625;B60L58/26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伟华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经***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堵头 开口结构 竖向通道 电池箱体 焊接连接 冷却液 配液腔 下开口 液冷板 转角处 转换流动方向 本实用新型 横向通道 密封封盖 前后方向 向前延伸 向下延伸 一体相连 直接设置 开放孔 流出液 前端面 下表面 盖板 冷板 下端 连通 贯通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堵头及液冷板、电池箱体,堵头内设有L形通道,L形通道包括横向、竖向通道,横向通道自L形通道的转角处向前延伸贯通堵头的前端面,并在堵头的前端面上开设有接口,竖向通道所述转角处向下延伸;堵头下表面上开设有开口结构,开口结构具有朝下的下开口;竖向通道的下端与所述开口结构一体相连而形成开放孔,开口结构的一侧与配液腔相连通,竖向通道通过开口结构与配液腔连通,堵头包括用于密封封盖所述开口结构的下开口的盖板。通过设置L形通道,使冷却液可沿前后方向进入或流出液冷板,处于冷却液转换流动方向的位置的竖向通道是直接设置在堵头内的,强度更好,没有焊接连接,避免了焊穿问题以及焊接连接容易被破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箱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堵头及液冷板、电池箱体。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政策对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要求的不断提高,用在大部分商用车上的磷酸铁锂电池也需要不断提高其能量密度,在没有重大技术突破的背景下,当前常用的做法是把电芯单体做大,然而由于电芯单体的尺寸增加,导致单位散热面积减小,电芯内部中心的热量无法快速传递出去,造成电芯的散热性能变差,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因此需要为大电芯的磷酸铁锂电池配备液冷板对电池进行冷却降温。
液冷板通常包括流道板,流道板内设有用于供冷却液流通的流道,流道沿与流道板的板面相平行的方向延伸、贯通流道板的两端的端面并在端面上形成开口,为保证流道的密封性以及便于冷却液进入或流出液冷板,需要在流道板的两端设置用于封堵流道开口的堵头,并在堵头上设置与流道板内的流道相通的配液腔以及用于供冷却液进入或流出液冷板的接口,接口通常直接开设在堵头的上板面上,为了便于进出水或者转换进出水方向,通常需要在接口上焊接连接水管接头。
例如,授权公告日为2017.02.15、授权公告号为“CN20596166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挤压型水冷板”,包括水冷本体、配水板,该水冷板就相当于液冷板,该水冷本体就相当于流道板,该配水板直接构成了用于封堵流道板的一端的堵头,堵头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与流道板的宽度方向一致,堵头的两头设置有配水腔也即配液腔,配液腔朝向流道板两端的组合流道开口设置,堵头的上表面上于配液腔的上方设置有两个进出水孔也即接口,接口与配水腔之间设有用于连通两者的沿与液冷板的板面相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通道,通道的孔径与接口的孔径一致,两接口上通过氩弧焊固定设置有进出水接头也即水管接头,水管接头沿上下方向延伸。
上述堵头存在以下问题:(1)水管接头直接焊接在堵头的上板面上,与配液腔连通,配液腔焊穿风险大;(2)水管接头与配液板的焊接点刚好处于冷却液由横向流动转至竖向流动的位置,即该焊接点刚好处于冷却液转换流动方向的位置,该位置冷却液的湍流强度较大,对焊接点的冲击力较大,增加了水管接头与配液板的焊接点被破坏的风险;3)该液冷板设置在电池箱体内时,当电池箱体沿前后方向进出水时,还需要在水管接头上连接转换冷却液流向的转接头,增加了转接头漏液的风险。并且若冷却液的泄漏,而可能损坏装有液冷板的电池箱中的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堵头,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水管接头与堵头焊接时配液腔焊穿风险大、转接头漏液风险大以及冷却液转换流动方向的位置漏液风险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堵头的液冷板,以降低因堵头损坏而导致液冷板泄漏的情况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液冷板的电池箱体,以降低电池箱体因液冷板泄漏而损坏电池的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堵头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深澜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深澜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239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热失控蔓延模拟装置
- 下一篇:一种顶杆安装件结构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