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材膜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905466.6 | 申请日: | 2018-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96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 发明(设计)人: | 邵奕兴;王畅;狄伟;曾强;王绪海;董辉;袁斌;罗定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南洋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3/08 | 分类号: | B32B3/08;B32B3/18;B32B3/26;B32B5/14;H01L31/049 |
| 代理公司: | 衢州维创维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2 | 代理人: | 叶小勤 |
| 地址: | 318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条 背材 减震区 本实用新型 太阳能电池 支撑框体 中间层 技术方案要点 减震效果 基层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材膜,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减震效果好以及实用性强的背材膜,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本体包括主体膜以及设置于主体膜上的减震区,主体膜包括基层、外层以及设置于基层和外层之间中间层,中间层由若干第一支撑条和若干第二支撑条相互交织而成,且两相邻第一支撑条和两相邻第二支撑条相互交织形成有若干支撑框体,各减震区设置于外层上,且各减震区与各支撑框体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背材膜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材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材膜。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背材膜,它包括本体。传统的太阳能电池背材膜的减震效果较差,在太阳能电池受力时,便会对太阳能电池造成一定的损伤,容易影响到太阳能电池的使用,从而降低实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减震效果好以及实用性强的背材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材膜,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主体膜以及设置于主体膜上的减震区,主体膜包括基层、外层以及设置于基层和外层之间中间层,中间层由若干第一支撑条和若干第二支撑条相互交织而成,且两相邻第一支撑条和两相邻第二支撑条相互交织形成有若干支撑框体,各减震区设置于外层上,且各减震区与各支撑框体对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体包括主体膜以及设置于主体膜上的减震区,为了提高主体膜良好的减震效果,通过在主体膜上设置的减震区,则提高了良好的减震效果,进一步的将主体膜设置为包括基层、外层以及设置于基层和外层之间中间层,并且将中间层设置为由若干第一支撑条和若干第二支撑条相互交织而成,使得两相邻第一支撑条和两相邻第二支撑条相互交织形成有若干支撑框体,进一步的将各减震区设置于外层上,且各减震区与各支撑框体对应设置,使得在减震区受力时,通过支撑框体形成二次缓冲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的实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支撑框体上设有沿支撑框体内周侧设置的内支撑体,所述减震区截面呈圆弧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支撑框体上设有沿支撑框体内周侧设置的内支撑体,为了提高对支撑框体良好的结构强度,通过设置的内支撑体,在提高了良好的结构加强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的实用效果,进一步的将减震区截面呈圆弧状,圆弧状结构具备良好的弹性支撑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的弹性支撑效果,从而保证了良好的实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支撑体的截面均呈三角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支撑体的截面均呈三角形状,采用上述结构设置,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则提高内支撑体对支撑体框体良好的结构加强效果,并且确保了在支撑框体受力时具备良好的支撑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的实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的厚度由外层的周侧往外层的中间方向逐渐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层的厚度由外层的周侧往外层的中间方向逐渐增大,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外层结构,提高了良好的减震效果,使得在受力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减震缓冲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的实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膜的厚度在100-400微米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体膜的厚度在100-400微米之间,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材膜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主体膜,2-减震区,10-基层,11-外层,12-中间层,121-第一支撑条,122-第二支撑条,123-支撑框体,124-内支撑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南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南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054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