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狭小空间内旋挖桩快速接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871178.3 | 申请日: | 2018-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53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 发明(设计)人: | 高庆;杨鼎;罗宁;欧阳国云;梁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2D27/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竖向 主筋 狭小空间 接桩 筒体 浇筑 本实用新型 环向箍筋 内旋 相间分布 钢结构 接长 围合 桩径 桩身 匹配 封闭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狭小空间内旋挖桩快速接桩装置,其包括沿旋挖桩的桩身相间分布的多道竖向主筋、箍设于多道所述竖向主筋的外侧的环向箍筋,以及封闭围合且固定于多道所述竖向主筋的内侧的浇筑筒体,所述浇筑筒体的内径匹配于待接长的旋挖桩的桩径。本实用新型采用竖向主筋、环向箍筋和浇筑筒体构成圆形钢结构,可充分满足旋挖桩各种狭小空间接桩,施工质量、观感质量得到保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桩基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狭小空间内旋挖桩快速接桩装置。
背景技术
钻孔灌注桩是建筑物基础施工处理的一种常用桩型,由于其具有施工简便、造价合理、土质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工业及民用建筑、桥梁等各类基础施工中得到广泛使用。但是在施工过程中部分桩存在桩顶标高不满足设计要求现象,为了确保桩基工程质量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针对桩顶标高不符合要求的工程桩,拟采取接桩的方式。传统的接桩方式采用砖胎膜加上模板作为支撑体系,工艺较为复杂,对于狭小区域的需要接桩的灌注桩要求保证施工质量,观感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或潜在的一些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狭小空间内旋挖桩快速接桩装置,可以在各种狭小空间快速、简单进行灌注桩的接桩工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狭小空间内旋挖桩快速接桩装置,其包括沿旋挖桩的桩身相间分布的多道竖向主筋、箍设于多道所述竖向主筋的外侧的环向箍筋,以及封闭围合且固定于多道所述竖向主筋的内侧的浇筑筒体,所述浇筑筒体的内径匹配于待接长的旋挖桩的桩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浇筑筒体为由镀锌铁皮围合形成的圆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浇筑筒体的顶部高度大于所述竖向主筋的顶部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浇筑筒体的顶部高出所述竖向主筋的顶部80mm~12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竖向主筋的底部与所述浇筑筒体的底部持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向箍筋为多道,且多道所述环向箍筋沿旋挖桩的高度方向相间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浇筑筒体采用铁丝绑扎固定于所述竖向主筋和所述环向箍筋。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竖向主筋、环向箍筋和浇筑筒体构成圆形钢结构,可充分满足旋挖桩各种狭小空间接桩,施工质量、观感质量得到保障。
2、上述圆形钢结构制作加工较为方便,施工简单。
3、上述圆形钢结构相对于传统的接桩方式节约了工程项目成本,可在接桩施工中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狭小空间内旋挖桩快速接桩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711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