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固定连接型材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823135.8 | 申请日: | 2018-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67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 发明(设计)人: | 高渭泉;谢延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志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B1/02 | 分类号: | F16B1/02 |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李炳生 |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翠亨***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凸块 支撑板 钢背楞 连接板 隔板 表面固定 建筑用 连接孔 顶针 本实用新型 工作效率 紧密连接 两侧设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固定连接型材,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中心部位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两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表面开有连接孔,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块,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凸块。该种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功能实用,通过设置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且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与钢背楞接触面设置有顶针,可以使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与钢背楞紧密连接,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设置有连接孔,可以有效的相邻的型材固定连接,进而达到固定钢背楞的效果,该实用新型结构多样,功能性强,适合广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用固定连接型材。
背景技术
UC400型材是一种用于建筑上固定钢背楞的一种固定装置,但是目前使用的UC400型材在使用时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现有的UC400中间两个凸起在使用时,不能很好的与钢背楞进行紧密连接,进而影响钢背楞和模板的紧密连接,且现有的UC400型材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焊接,容易造成型材的变形,进而影响型材的使用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UC400型材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固定连接型材,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建筑用固定连接型材,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中心部位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两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表面开有连接孔,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块,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凸块。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材质为铝合金材质,所述支撑板为块状结构,所述支撑板的厚度为1-3c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之间存在有间隙,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的间隔为30-80cm,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与钢背楞接触面设置有顶针。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为弧形槽,所述凹槽对称分布于第二连接板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对称分布于支撑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支撑板经过模具注塑连接合成。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孔每两个对称分布于凹槽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共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隔板对称分布于支撑板的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功能实用,通过设置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且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与钢背楞接触面设置有顶针,可以使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与钢背楞紧密连接,进而增强受力性能,通过设置有多个凹槽,且凹槽的结构为弧形槽,可以有效的使型材的受力截面分解成若干个小截面进行受力,通过将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支撑板经过模具注塑连接合成,可以有效的减少焊接操作,避免焊接使型材变形,同时减少了成本,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设置有连接孔,可以有效的相邻的型材固定连接,进而达到固定钢背楞的效果,该实用新型结构多样,功能性强,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板;2、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4、第一凸块;5、第二凸块;6、隔板;7、凹槽;8、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志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志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231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