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车辆的车体侧墙划线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792844.4 | 申请日: | 2018-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61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 发明(设计)人: | 宁兵敬;孙克安;桂洪利;聂丽丽;谭瑞雪;郑法;朱宝利;李玉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H7/04 | 分类号: | B25H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丹;刘芳 |
| 地址: | 063035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车辆 安装座 车体侧墙 划线装置 行走架 横梁 笔夹 下端 本实用新型 划线笔 可滚动 上端 笔架 划线 凸出 依次连接 支撑横梁 导向轮 边界线 车体 弹簧 滚轮 夹持 铰接 打磨 绘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的车体侧墙划线装置,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所述轨道车辆的车体侧墙划线装置中,第一行走架和第二行走架分别安装在横梁的两端,用于支撑横梁,第一行走架安装有可滚动的导向轮,第二行走架安装有可滚动的滚轮;数个笔架沿横梁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在横梁上,每个笔架包括用于与横梁连接的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两个具有设定距离的笔夹,且笔夹的上端与安装座的上端铰接,笔夹的下端通过弹簧与安装座的下端连接,且每个笔夹中夹持一个划线笔,且划线笔的下端凸出安装座的下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车辆的车体侧墙划线装置提高在车体侧墙上绘制打磨边界线时的划线效率和划线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车体侧墙划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轨道车辆的车体制造过程中,例如在制造高铁动车铝合金车体的过程中,车体侧墙加工后需要进行焊缝余高的打磨工作,以使车体侧墙表面光滑。目前较为常见的车体侧墙的大小约为3×22米,表面一般包括四道相互平行的纵向焊缝,焊缝的长度一般为22米。根据焊缝余高打磨工艺要求,打磨前需要在每道焊缝的两侧各划出一条打磨边界线,用于将每道焊缝的打磨范围限制位于其两侧的两条打磨边界线范围之内。
目前常利用划线笔和2米长的平尺来进行划线,划线过程包括:将加工后的车体侧墙平放在打磨凳上,需要打磨的面朝上;然后,划线人员站在地面上对车体侧墙上位于两侧的两道焊缝进行划线,具体地,将平尺放置在距离焊缝设定距离的位置,利用平尺的导向作用,使得划线笔在车体侧墙上划出一段边界线,沿车体侧墙的纵向,移动平尺,重复上述划线过程,直至在每道焊缝的两侧各形成一条打磨边界线;之后,划线人员蹲在车体侧墙上对于位于中部的两道焊缝进行划线,具体划线过程与上述划线过程基本相同。
不过,采用划线笔和平尺划线时,主要是由划线人员手动进行划线,划线效率低;此外,由于平尺的长度远小于车体侧墙的长度,因此需要进行多次划线,导致所形成的打磨边界线是由多段线条拼接而成,使得形成打磨边界线精度低。另外,在划线时会经过车体侧墙上的多个窗口,导致划线难度增加,进一步降低划线效率以及划线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车体侧墙划线装置,用于提高在车体侧墙上绘制打磨边界线时的划线效率和划线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的车体侧墙划线装置,其包括:横梁、第一行走架、第二行走架以及数个笔架,其中,所述第一行走架和第二行走架分别安装在所述横梁的两端,用于支撑所述横梁,所述第一行走架安装有可滚动的导向轮,所述第二行走架安装有可滚动的滚轮;数个笔架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在所述横梁上,每个所述笔架包括用于与所述横梁连接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两个具有设定距离的笔夹,且所述笔夹的上端与所述安装座的上端铰接,所述笔夹的下端通过弹簧与所述安装座的下端连接,且每个所述笔夹中夹持一个划线笔,且划线笔的下端凸出安装座的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行走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板,所述导向轮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夹板之间,且所述导向轮部分露在所述第一夹板外。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导向轮沿所述第一夹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行走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板,所述滚轮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夹板之间,且所述滚轮部分露在所述第二夹板外。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滚轮沿所述第二夹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轮和所述滚轮均为橡胶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928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