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EGR冷却器旁通阀的球头连接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733968.5 | 申请日: | 2018-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11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 发明(设计)人: | 林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力驰雷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M26/30 | 分类号: | F02M26/30 |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中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5 | 代理人: | 潘浙军 |
| 地址: | 317500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盲孔 连接轴 摇臂轴 球头连接结构 连接帽 旁通阀 上端部 球头 本实用新型 配合面 球冠状 延长使用寿命 存储润滑油 顶部设置 工作性能 活动连接 球头颈部 尾部设置 限位卡簧 有效减少 直通孔 卡簧 开闭 腔室 伸入 磨损 穿插 装配 配合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EGR冷却器旁通阀的球头连接结构,包括摇臂轴和连接轴,所述摇臂轴的尾部与连接轴的上端部活动连接;所述摇臂轴尾部设置有一连接帽,连接帽的底部设有一直盲孔,直盲孔顶部设置有球冠状配合面;所述连接轴的上端部设置成一球头,球头外径小于直盲孔的内径,球头伸入直盲孔后与球冠状配合面配合对应;所述直盲孔在装配后的球头颈部位置设有限位卡簧,限位卡簧从连接帽的外头通过横向直通孔穿插进入到直盲孔中。本实用新型的摇臂轴与连接轴上端部之间采用球头连接结构,不仅能有效增加两者的接触面积,并能构成一存储润滑油脂的腔室,可有效减少两者的连接磨损,延长使用寿命,保证旁通阀的正常开闭和EGR冷却器的工作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EGR冷却器旁通阀,具体为EGR冷却器旁通阀的球头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EGR冷却器是促使汽车降低尾气中氧化氮含量的重要装置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国五、国六标准排放标准的实施,EGR冷却器中都需带旁通结构,并由旁通阀进行开闭操作,在此,为保证旁通功能的正常工作,旁通阀的转动部分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如图1所示,为现有旁通阀的结构示意图,其主要包括固定支架1′、负压驱动式密封组件2′、摇臂轴3′、连接轴4′、连接块5′、转轴6′和转轴上的阀片7′构成。在工作中,通过密封组件2′内的真空度变化带动摇臂轴3′的移动,并进而通过连接轴4′及其连接块5′的联动作用,带动转轴6′相对固定支架在一定范围内转动,并最终实现阀片7′的开、关动作。
在以上结构中,连接轴4′、连接块5′和转轴6′装配后通常采用铆接或焊接为一整体结构,而摇臂轴3′尾部设置有连接孔31′,该连接孔31′与连接轴4′的上端部41′活动装配,两者构成弧面接触连接,受力接触面积较小。而在实际使用中,因EGR冷却器处于高温工作状态,旁通阀的开闭动作频繁,连接孔31′与连接轴上端部41′之间的受力很大,其会因连接孔31′的上下口部切口对连接轴上端部41′造成切割磨损,而摇臂轴上的连接孔31′也会被磨损扩张,其结果将会使连接孔31′和连接轴上端部41′之间出现连接间隙,这将导致阀片7′关闭不严或开启不及时,进而严重影响EGR冷却器的工作性能。
为应对该问题,目前对摇臂轴3′采取的工艺是表面镀硬铬,但由于连接孔31′属于内孔,其孔表面的镀层很难控制,不仅工艺成本高,最主要的是难以保证孔表面镀层的质量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EGR冷却器旁通阀的球头连接结构,其摇臂轴与连接轴上端部之间采用球头连接结构,不仅能有效增加两者的接触面积,并能构成一存储润滑油脂的腔室,可有效减少两者的连接磨损,延长使用寿命,保证旁通阀的正常开闭和EGR冷却器的工作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EGR冷却器旁通阀的球头连接结构,包括摇臂轴和连接轴,所述摇臂轴的尾部与连接轴的上端部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轴尾部设置有一连接帽,连接帽的底部设有一直盲孔,直盲孔顶部设置有球冠状配合面;所述连接轴的上端部设置成一球头,球头外径小于直盲孔的内径,球头伸入直盲孔后与球冠状配合面配合对应;所述直盲孔在装配后的球头颈部位置设有限位卡簧,限位卡簧从连接帽的外头通过横向直通孔穿插进入到直盲孔中。
进一步的,上述直盲孔的中上部设置有一环形安装槽,安装槽中设有一开口弹簧,开口弹簧的最小内径小于所述球头的外径,装配时球头撑开穿过开口弹簧后进入到直盲孔顶部。
进一步的,上述连接帽与摇臂轴的本体分体组合连接,连接帽设置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通过螺纹与摇臂轴本体连接构成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上述限位卡簧的另一头从连接帽中伸出并缠绕在摇臂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力驰雷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力驰雷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339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进气道内燃气喷射位置可变装置
- 下一篇:专用低电压燃油加热除雾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