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锅炉底灰输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722711.X | 申请日: | 2018-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545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密市昌源集团电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J1/02 | 分类号: | F23J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苏友娟 |
| 地址: | 45237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槽 排灰管 排水管 补水管 本实用新型 喇叭形扩口 输送装置 定量腔 捞渣机 排渣腔 底灰 盖体 锅炉 隔板 水位检测器 煤灰输送 输送效率 水体液面 下端开口 周边环境 煤灰 底斜面 电控阀 锅炉排 灰技术 上端口 通水口 下端口 低侧 清灰 沿边 支架 连通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底灰输送装置,属于锅炉排灰技术领域,包括炉底斜面、排灰管、水槽、捞渣机、补水管、排水管及支架,排灰管连接于炉底斜面的低侧端,水槽连接于排灰管底部,捞渣机连接于水槽一侧,补水管和排水管分别与水槽连通;水槽内设有下部设有通水口的隔板,形成排渣腔和定量腔,定量腔内设有水位检测器,补水管和排水管上均设有电控阀;水槽上端口上设有盖体,排灰管下端口穿过盖体上对应排渣腔的位置并连接有喇叭形扩口管,喇叭形扩口管的下端开口沿边始终刚好接触水体液面。本实用新型不会使煤灰向周边扬起而进入周边环境,进而有利于防止环境污染;不会降低煤灰输送管道的输送效率,有利于保障清灰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排灰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锅炉底灰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燃煤质量越来越差,燃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渣,废气由于其具有气态的性质,处理起来相对简单,很多企业对废气的治理已相对成熟。而废渣由于其固态属性,在处理过程中相对复杂,既要保证其不会残留在锅炉内部,又要保证其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通常在对废渣进行处理时,排渣步骤仍然采用人工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在进行煤灰的处理时难以对煤灰飞扬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合理治理,并且现有锅炉的排灰装置往往采用大量圆管进行排灰,管与管之间衔接不紧密,容易造成煤灰堵塞在锅炉内,难以有效排灰。
在授权公告号为CN 207688144 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底喷式微煤雾化锅炉清灰装置,其包括底部安装有燃烧器的锅炉本体,多个排渣管道安装在燃烧器的四周,排渣管道包括依次连接的排渣管、连接管和输送管,相邻排渣管的进口彼此相连;排渣管道下端口延伸至水槽内,捞渣机下端连接水槽,用以提供滤渣排放。其排渣管道的进口呈方形并彼此连相连,可避免煤灰在进口处堆积,水槽能够将煤灰转化成泥渣,经捞渣机排出,具有便于清灰,环境污染小的特点。但其存在如下缺点:输送管下端口若直接伸入水槽内的水体中,会有部分水体进入输送管,煤灰与水接触后,形成泥渣,易在输送管道下端口部分存留蓄积,导致煤灰输送效率降低,影响清灰效率;输送管下端口若位于水槽内的水体上方,煤灰可能会向周边扬起,而水槽上端敞口,则煤灰会扬起并进入周边环境,不利于防止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锅炉底灰输送装置,其不会使煤灰向周边扬起而进入周边环境,进而有利于防止环境污染;不会降低煤灰输送管道的输送效率,有利于保障清灰效率。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锅炉底灰输送装置,包括炉底斜面、排灰管、水槽、捞渣机、补水管、排水管及支架,所述炉底斜面设于锅炉底面上,所述排灰管连接于炉底斜面的低侧端,所述水槽连接于排灰管底部,所述捞渣机连接于水槽一侧,所述补水管和排水管分别与水槽连通,所述补水管外接水源,所述锅炉和捞渣机底面均设有支架;
所述水槽内固定有竖直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水槽分隔成排渣腔和定量腔,所述隔板下部设有通水口;所述水槽上端口上设有一侧与水槽沿边铰接的盖体,所述盖体周边均贴合水槽上端口沿边,所述盖体铰接侧的相对侧与相应的水槽沿边扣合,所述排灰管下端口穿过盖体上对应排渣腔的位置并连接有喇叭形扩口管,喇叭形扩口管的下端开口沿边始终刚好接触水体液面;所述定量腔内设有水位检测器,所述补水管和排水管上均设有电控阀,所述电控阀的开关控制电路与水位检测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与水槽沿边扣合的一侧端部固定有手持条。便于手动掀开盖体,从而可方便地进行对水槽内部件的维修护理。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下部呈梳形。使得通水口底部与水槽内底面平齐,排渣腔和定量腔之间的连通效果更好,便于排渣腔和定量腔内水体的完全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密市昌源集团电力有限公司,未经新密市昌源集团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227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业废气催化燃烧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锅炉自动卸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