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热吸音防盗窗扇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718816.8 | 申请日: | 2018-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69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 发明(设计)人: | 廖石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天裕门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6B5/11 | 分类号: | E06B5/11;E06B5/20;E06B7/16;E05F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6300 福建省龙岩***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窗扇本体 窗扇 窗扇框架 本实用新型 防盗窗扇 配合设置 隔音板 隔热 吸音 窗户开启 防盗作用 防撞机构 隔音效果 固定机构 透明玻璃 中空设置 转动连接 隔热性 尼龙 穿条 窗门 窗锁 翻窗 开口 小孩 预防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热吸音防盗窗扇,包括窗扇框架,所述窗扇框架中转动连接有窗扇本体,且窗扇本体上设有与其配合设置的窗锁,所述窗扇本体中部设有透明玻璃,所述窗扇本体为中空设置,且窗门本体中设有隔音板,所述窗扇框架中还通过固定机构固定连接有各条框架,且各条框架位于窗扇本体前侧设置,所述各条框架中固定连接有各条,所述窗扇框架中还设有与窗扇本体配合设置的防撞机构。本实用新型中的窗扇采用尼龙穿条制成,提高了窗扇的隔热性,通过在窗扇本体中设置隔音板,提高了窗扇的隔音效果,通过各条对窗扇的开口进行隔拦,在窗户开启时,即可以起到防盗作用,还可以预防家里有小孩调皮翻窗发生意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热吸音防盗窗扇。
背景技术
窗扇是封闭窗洞的开关窗、吊窗连同其配件或其他框架,一般为铝材制成,大多数为玻璃窗,在天气炎热时,屋外的部分热量会通过铝材传递至屋内,而使屋内温度升高,影响居住人的生活,且一些窗扇在开启时,人能够从窗户爬进来,导致屋子的安全性较低,窗扇的隔音效果较差,屋外的噪音很容易透过窗扇透进屋内。
一般的窗扇隔热效果和隔音效果以及防盗能力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隔热吸音防盗窗扇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般的窗扇隔热效果和隔音效果以及防盗能力较差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隔热吸音防盗窗扇。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隔热吸音防盗窗扇,包括窗扇框架,所述窗扇框架中转动连接有窗扇本体,且窗扇本体上设有与其配合设置的窗锁,所述窗扇本体中部设有透明玻璃,所述窗扇本体为中空设置,且窗门本体中设有隔音板,所述窗扇框架中还通过固定机构固定连接有各条框架,且各条框架位于窗扇本体前侧设置,所述各条框架中固定连接有各条,所述窗扇框架中还设有与窗扇本体配合设置的防撞机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各条框架的前侧侧壁固定连接,且固定块通过螺栓与窗扇框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窗扇框架的后侧侧壁设有与窗扇本体配合设置的回型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防撞机构包括弹簧,所述窗扇框架的后侧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中设有开口朝向窗扇本体的凹槽,所述凹槽远离窗扇本体的一侧内壁通过弹簧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块。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两侧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靠近凹槽的开口处设置,所述连接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与限位块配合设置的挡块。
优选的,所述窗扇框架和窗扇本体均由尼龙穿条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的窗扇采用尼龙穿条制成,提高了窗扇的隔热性,通过在窗扇本体中设置隔音板,提高了窗扇的隔音效果,通过各条对窗扇的开口进行隔拦,在窗户开启时,即可以起到防盗作用,还可以预防家里有小孩调皮翻窗发生意外。
2、通过设置防撞机构,在起风时,对窗扇撞击窗扇框架的冲击力进行有效缓冲,从而防止窗扇撞击窗扇框架而损坏,提高了窗扇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回型密封垫,提高了窗户的密封性,通过设置限位块和挡块,对连接杆进行限制,防止连接杆意外脱离凹槽而使装置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隔热吸音防盗窗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隔热吸音防盗窗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窗扇框架、2—窗扇本体、3—透明玻璃、4—窗锁、5—隔音板、6—各条框架、7—各条、8—固定块、9—回型密封垫、10—连接块、11—凹槽、12—弹簧、13—连接杆、14—抵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天裕门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天裕门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188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