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窥镜的多段式弯曲管装置与内窥镜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709677.2 | 申请日: | 2018-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527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 发明(设计)人: | 严航;唐伟;张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安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005 | 分类号: | A61B1/005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 31252 | 代理人: | 王慧娟 |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管段 内窥镜 螺旋管 扣合槽 管壁 本实用新型 可控弯曲段 多段式 缝隙部 扣合部 螺旋状 弯曲段 弯曲管 凸起 间接连接 径向增大 依次连接 同轴性 硬质段 有效地 转动能 内窥 嵌入 转动 传递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的多段式弯曲管装置与内窥镜,所述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可控弯曲段、被动弯曲段与硬质段,所述可控弯曲段的一端直接或间接连接内窥组件,所述被动弯曲段包括第一螺旋管段、第二螺旋管段与第三螺旋管段,所述第一螺旋管段与第三螺旋管段为管壁设有螺旋状的第一缝隙的螺旋管,所述第二螺旋管段为管壁设有螺旋状的第二缝隙的螺旋管,所述第二缝隙具有凸起缝隙部,以在所述凸起缝隙部两侧的管壁部分形成扣合槽与嵌入扣合槽的扣合部,本实用新型通过扣合部与扣合槽的形成,可防止或减轻第二螺旋管的各部分在被拧动时所可能发生的径向增大、缩小等情况,从而避免第二螺旋管各部分转动同轴性的降低,使得转动能有效地传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窥镜的多段式弯曲管装置与内窥镜。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内窥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它是用于检查人体内部器官的重要工具之一。从1806年发现至今,内窥镜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硬管式窥镜、半可屈式内窥镜、纤维内窥镜、超声与电子内窥镜等阶段。现今,内窥镜的种类主要分为硬管式内窥镜和软管式内窥镜。硬管式内窥镜强度高,插入性好,但是容易刺伤内壁,并且由于镜头无法转动,因而只能做一些病灶位置相对明确的手术。对于一些病灶位置不明确的手术,需要不断调整方向观察,因此,需要采用软质的内窥镜。
现有的相关技术中,软质的内窥镜可采用多段式的弯曲管装置,其中不同管段的弯曲度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可包含可控弯曲段、被动弯曲段与硬质段。现有的多段式的弯曲管装置中,可采用螺旋管作为其中一段长度较长的被动弯曲段,螺旋管的弯曲度较高。
然而,螺旋管转动时的转动同轴性较差,难以保障转动能够被有效传递,其可能会带来操作难度较大、旋转控制的精准性不佳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窥镜的多段式弯曲管装置与内窥镜,以解决螺旋管转动的同轴性较差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的多段式弯曲管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可控弯曲段、被动弯曲段与硬质段,所述可控弯曲段的非连接所述被动弯曲段的一端直接或间接连接内窥组件,所述被动弯曲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螺旋管段、第二螺旋管段与第三螺旋管段,所述第一螺旋管段与所述第三螺旋管段为管壁设有螺旋状的第一缝隙的螺旋管,所述第二被动弯曲段为管壁设有螺旋状的第二缝隙的螺旋管,所述第二缝隙具有凸起缝隙部,以在所述凸起缝隙部两侧的管壁部分形成扣合槽与嵌入所述扣合槽的扣合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螺旋管段与所述第三螺旋管段的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二螺旋管段。
可选的,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的导程、直径均相同。
可选的,至少部分管段是通过对同一根金属管进行切割而成型的,所述至少部分管段包括所述可控弯曲段与所述被动弯曲段。
可选的,所述是N个管体依次连接形成的,所述管体的第一端形成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管体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二连接结构;相邻的两个管体通过对应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连接。
可选的,所述可控弯曲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分段与第二分段,所述第一分段是所述N个管体中的M个管体依次连接形成的,所述第二分段是所述N个管体中的K个管体依次连接形成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分段的弯曲度小于所述第一分段的弯曲度。
可选的,所述可控弯曲段中弯曲度的变化是通过对应位置管体长度的变化产生的。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圆弧槽、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圆弧槽内的限位部,以及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圆弧槽的内壁的圆形部,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圆弧部;
所述管体的第一圆弧部能够匹配嵌入相邻管体的第一圆弧槽,以钩住其中的圆形部,所述管体的第一圆弧部能够沿所嵌入的第一圆弧槽旋转,以使得相邻的两个管体间的夹角能够在预设的第一角度范围内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安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安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096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滤光片自动切换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变径脑部造瘘神经内镜工作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