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窥镜的多段式弯曲管装置与内窥镜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709677.2 | 申请日: | 2018-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527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 发明(设计)人: | 严航;唐伟;张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安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005 | 分类号: | A61B1/005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 31252 | 代理人: | 王慧娟 |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管段 内窥镜 螺旋管 扣合槽 管壁 本实用新型 可控弯曲段 多段式 缝隙部 扣合部 螺旋状 弯曲段 弯曲管 凸起 间接连接 径向增大 依次连接 同轴性 硬质段 有效地 转动能 内窥 嵌入 转动 传递 | ||
1.一种内窥镜的多段式弯曲管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可控弯曲段、被动弯曲段与硬质段,所述可控弯曲段的非连接所述被动弯曲段的一端直接或间接连接内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弯曲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螺旋管段、第二螺旋管段与第三螺旋管段,所述第一螺旋管段与所述第三螺旋管段为管壁设有螺旋状的第一缝隙的螺旋管,所述第二螺旋管段为管壁设有螺旋状的第二缝隙的螺旋管,所述第二缝隙具有凸起缝隙部,以在所述凸起缝隙部两侧的管壁部分形成扣合槽与嵌入所述扣合槽的扣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管段与所述第三螺旋管段的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二螺旋管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的导程、直径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管段是通过对同一根金属管进行切割而成型的,所述至少部分管段包括所述可控弯曲段与所述被动弯曲段。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弯曲段是N个管体依次连接形成的,所述管体的第一端形成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管体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二连接结构;相邻的两个管体通过对应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弯曲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分段与第二分段,所述第一分段是所述N个管体中的M个管体依次连接形成的,所述第二分段是所述N个管体中的K个管体依次连接形成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分段的弯曲度小于所述第一分段的弯曲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弯曲段中弯曲度的变化是通过对应位置管体长度的变化产生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圆弧槽、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圆弧槽内的限位部,以及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圆弧槽的内壁的圆形部,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圆弧部;
所述管体的第一圆弧部能够匹配嵌入相邻管体的第一圆弧槽,以钩住其中的圆形部,所述管体的第一圆弧部能够沿所嵌入的第一圆弧槽旋转,以使得相邻的两个管体间的夹角能够在预设的第一角度范围内变化;
所述第一圆弧部的首端与末端位于其参考平面的同一侧,所述参考平面为所述第一圆弧部的轴心与所述第一圆弧部所属管体的轴心共同所在的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圆弧部外侧的第二圆弧槽,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圆弧槽外侧的第二圆弧部;
所述管体的第二圆弧部能够匹配嵌入相邻管体的第二圆弧槽,所述管体的第二圆弧部能够沿所嵌入的第二圆弧槽旋转,以使得相邻的两个管体间的夹角能够在预设的第二角度范围内变化,所述第二圆弧部的轴心为所述第一圆弧部的轴心;
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处于所述第二角度范围之中。
10.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的多段式弯曲管装置、设于所述可控弯曲段一端的所述内窥组件与控制部,所述控制部连接所述可控弯曲段,用以控制所述可控弯曲段弯曲。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包括与所述可控弯曲段连接的牵引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设置在所述硬质段非连接所述被动弯曲段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安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安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0967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滤光片自动切换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变径脑部造瘘神经内镜工作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