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内通风布控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509411.3 | 申请日: | 2018-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31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杰;王汉青;徐俊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H1/26 | 分类号: | B60H1/26;B60H1/24 |
| 代理公司: | 衡阳市科航专利事务所 43101 | 代理人: | 曾树林 |
| 地址: | 421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体 通风壳体 通风装置 车内 本实用新型 布控系统 防护网 通风 风压作用 消耗电力 自然通风 高度差 筒形状 自然风 泊车 热压 能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内通风布控系统,其包括一个以上设置于车体上的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通风壳体,所述通风壳体为筒形状,其一端设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设于车体外侧,通风壳体另一端置于车体内侧。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在无需消耗电力等能源的情况下,通过车外自然风风压作用与通风装置高度差形成的热压作用,实现泊车车体内外很好的自然通风,降低车内温度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其特别是涉及一种车内通风布控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太阳暴晒下,停泊在露天车位上汽车车内温度会剧升,容易导致车内物品热损坏,导致人体不适及汽车空调能耗增加,还可能导致车内被锁儿童高温窒息,乃至汽车自燃现象。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安全简便的通风装置来降低车内温度。
实用新型专利201420346635.2设计了一种具有防盗功能的多孔金属窗片,泊车时有利于保持车内空气流通,但是每次使用前后需要装卸,非常不方便。
发明专利20171127552.7公开了一种泊车状态车内防高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温度检测模块、儿童检测模块、主控制模块、降温通风模块等,通过温度检测模块检测车内气温,通过太阳能电池驱动小功率电动空调,实现泊车状态降温通风。然而,该专利所公布装置系统非常复杂,成本高,尤其是车顶太阳能电池板能否较好地驱动空调,尚有待推究。专利201620866974.2和专利201610386532.2所公开车内降温装置均为太阳能驱动空调或风机,存在类似问题。
发明专利20171372318.2公开了一种由无叶风扇和控制器组成的车内降温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车内温度,通过单片机处理与控制无叶风扇,无叶风扇与控制器均由车载蓄电池驱动。该专业系统非常复杂、成本高,而且对车载蓄电池电量消耗较大。
发明专利201810082448.0公开了一种包括进风管、排风管等在内的车辆通风散热装置,提及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值,并进而决定排风动作实现车内降温。然而,该专利未提及驱动动力来源,泊车时难以应用。
实用新型专利201721551357.4公布了一种包括进风口、排风口等的车用通风散热装置,由风机驱动实现车内通风散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车内通风布控系统,本系统具有在无需消耗电力等能源的情况下,通过车外自然风风压作用与通风装置高度差形成的热压作用下,实现泊车车内较好的自然通风,降低车内温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内通风布控系统,其包括一个以上设置于车体上的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通风壳体,所述通风壳体为筒形状,其一端设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设于车体外侧,通风壳体另一端置于车体内侧;所述通风装置通过车外自然风风压作用和/或通过通风装置相对高差形成的热压作用,实现泊车车内较好的自然通风,降低车内温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通风壳体内套设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为筒形状能在通风壳体内轴向移动,其靠近防护网一端设有防虫网,其另一端外周设有凸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壳体远离防虫网的一端设有凹槽,凹槽内插有保温内门,保温内门将第一壳体两端隔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通风装置设置于车体对向车门上,通风壳体设有防护网的一端高度低于其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通风装置设置于车体同侧的前后端,通风装置之间高度差h。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通风装置设置于车体对向侧的前后端,通风装置之间高度差h。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通风装置设置于车门把手凹槽内,通风壳体的防护网大小与车门把手凹槽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华大学,未经南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094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