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用软轴传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452343.1 | 申请日: | 2018-09-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13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 发明(设计)人: | 朱有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有红 |
| 主分类号: | B62M17/00 | 分类号: | B62M17/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刘代春 |
| 地址: | 402761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锥齿圈 驱动箱体 支撑管 驱动 输出 轴承 软轴传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 安装轴颈 摩托车用 驱动箱 固定连接结构 安装工艺 使用寿命 箱体内壁 箱体组合 固定的 箱体壁 正对 优选 紧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用软轴传动系统,包括驱动箱,驱动箱包括驱动箱体和通过驱动箱体设置的驱动输出锥齿圈,驱动箱体由内侧箱体和外侧箱体组合形成,内侧箱体上设有用于驱动箱体固定的固定连接结构;驱动输出锥齿圈一端形成有安装轴颈,安装轴颈上装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外圈装设在驱动箱体的内侧箱体上,驱动输出锥齿圈内部穿设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仅通过所述驱动输出锥齿圈设置,支撑管与外侧箱体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支撑管与驱动输出锥齿圈之间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轴承,所有第二轴承的外圈均设在驱动输出锥齿圈上。优选,外侧箱体的箱体壁上设有正对支撑管的安装工艺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布局合理、紧凑;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驱动传动系统,特别是一种摩托车用软轴传动系统。
背景技术
摩托车用软轴传动系统是一种用于替代摩托车传统的链传动的传动系统,其采用封闭的传动箱和软轴传动方式,有效克服了现有摩托车普遍采用的开放式链条传动的易磨损、卡滞、损坏和断裂等缺陷,可有效显著提升传动系统使用寿命,并确保骑行人员安全。为此,本申请人于2012 年3 月至今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多个专利申请,其中许多申请已被授予了专利权,同时,产品也在不断的改进中,以更好地适应市场,满足客户需要求。现有摩托车软轴传动系统包括分别用于与摩托车发动机和摩托车后轮毂连接的传动箱和驱动箱,两个动力箱之间通过传动软轴连接。由于驱动箱直接驱动摩托车轮毂,其输出扭矩较大,相关部件的刚度、强度、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都要求较高。现有驱动箱主要具有两处安装结构,一处是箱体上与平叉之间的安装连接结构,另一处是通过箱体设置的支撑管与后轮中心轴之间的固定连接结构。由于现有支撑管通过其中一端设置的法兰固定连接在箱体上,安装时,支撑管小端抵在后轮的轮毂轴承端面,法兰端通过螺合在中心轴上的螺母并紧固定在中心轴上。由于法兰盘必须位于箱体外部,其安装状态是内端面压在箱体上,必然对箱体侧面的较大的螺母并紧压力,而箱体自身又固定连接在平叉上,平叉在车辆行驶的颠簸过程中必然出现一定幅度的相对于中心轴的摆动。两个作用点不同、方向不同的作用力共同形成箱体的疲劳载荷,缩短箱体的疲劳寿命。另外,现有摩托车软轴传动系统的软轴尽管具有一定的柔性,但由于其必须具备足够大的扭矩传动要求。因此,其柔性特性必然受到一定限制;如果在安装后就形成一定量的预弯曲,在后续的正常使用过程中必然出现软轴弯曲变形叠加,造成疲劳寿命降低。为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传驱动箱疲劳寿命低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布局紧凑,且驱动箱疲劳载荷小的摩托车用软轴传动系统。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摩托车用软轴传动系统,包括驱动箱,驱动箱包括驱动箱体和通过驱动箱体设置的驱动输出锥齿圈,驱动箱体由内侧箱体和外侧箱体组合形成,内侧箱体上设有用于驱动箱体固定的固定连接结构;驱动输出锥齿圈一端形成有安装轴颈,安装轴颈上装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外圈装设在驱动箱体的内侧箱体上,驱动输出锥齿圈内部穿设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仅通过所述驱动输出锥齿圈设置,支撑管与外侧箱体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支撑管与驱动输出锥齿圈之间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轴承,所有第二轴承的外圈均设在驱动输出锥齿圈上。
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驱动箱由内外侧箱体形成左右组合结构,用于与平叉固定连接的驱动箱体固定连接结构形成在内侧箱体上,用于与驱动轮中心轴的支撑套管,通过第一轴承、驱动输出锥齿圈和第二轴承可转动的设在内侧箱体上。在安装后,支撑管通过里端端面承接并紧螺母压紧力,继而通过管壁传递到轮毂轴承上,该并紧压力不再作用在驱动箱的箱体上,消除箱体一个疲劳载荷源;使用过程中,箱体通过内侧箱体固定在摩托车的平叉上,车辆行驶的颠簸过程中,可随平叉小幅度摆动,该摆动运动能够通过设置传动软轴和十字万向节消化吸收,从而通过减少箱体疲劳载荷,显著延长箱体的疲劳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有红,未经朱有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523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