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二次风箱积灰的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358831.6 | 申请日: | 2018-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3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 发明(设计)人: | 田平;罗昌福;李鹏辉;杨博闻;祁博武;叶智;邓宇强;张少勇;沈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J3/02 | 分类号: | F23J3/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张狄峰 |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风箱 截止阀 积灰 流化风 落灰管 本实用新型 机组 停机 磨损 燃煤电站锅炉 压缩空气管道 吹扫截止阀 燃烧器管壁 长期运行 内燃烧器 压缩空气 二次风 空预器 燃烧器 锁气器 小风门 灰斗 内积 密封 简易 隔离 携带 伤害 改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二次风箱积灰的系统,属于燃煤电站锅炉领域。机组长期运行时,出现二次风箱内燃烧器以下积灰严重,二次风携带灰分对燃烧器管壁造成磨损,机组停机时工人清理二次风箱积灰对身体带来伤害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号落灰管截止阀、二号落灰管截止阀、锁气器、杂用压缩空气隔离截止阀、一号流化风截止阀、二号流化风截止阀、三号流化风截止阀、四号流化风截止阀、落灰管吹扫截止阀、二次风箱、燃烧器、灰斗、落灰管、杂用压缩空气管道。可以有效防止二次风箱因空预器密封不严造成二次小风门因积灰磨损、机组停机时二次风箱内积灰严重难以清理等问题,系统简洁,改造较为简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二次风箱积灰的系统,属于燃煤电站锅炉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超低排放改造,造成空预器堵塞、磨损和漏风严重,二次风或多或少携带灰分进入二次风箱,同时,为了环保要求,低氮改造时增加燃尽风,造成二次风压偏低,在空预器漏风、二次风压偏低和二次风箱内流场不均匀的共同作用下,机组长期运行时,出现二次风箱内燃烧器以下积灰严重,二次风携带灰分对燃烧器管壁造成磨损,机组停机时工人清理二次风箱积灰对身体带来伤害等问题。对于四角切圆锅炉,二次风所携带灰对二次小风门造成磨损,长期运行造成二次小风门故障,影响设备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防止二次风箱积灰的系统,针对空预器密封不严,造成二次风箱内积灰严重问题,增加二次风箱积灰排放系统,实现自动排放二次风箱积灰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二次风箱积灰的系统,包括二次风箱、燃烧器、灰斗、落灰管和杂用压缩空气管道;所述燃烧器设置在二次风箱内,所述灰斗设置在燃烧器的下方,所述落灰管设置在灰斗的下方,所述二次风箱、灰斗和落灰管连通,所述杂用压缩空气管道设置在落灰管的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用压缩空气管道上设置有杂用压缩空气隔离截止阀,所述杂用压缩空气管道分别与灰斗和落灰管连通,所述杂用压缩空气管道与灰斗之间设置有一号流化风截止阀、二号流化风截止阀、三号流化风截止阀和四号流化风截止阀,所述杂用压缩空气管道与落灰管之间设置有落灰管吹扫截止阀;所述落灰管上设置有一号落灰管截止阀、二号落灰管截止阀 和锁气器,所述一号落灰管截止阀、二号落灰管截止阀 和锁气器向着灰斗由远到近依次布置。
进一步而言,所述一号流化风截止阀、二号流化风截止阀、三号流化风截止阀和四号流化风截止阀布置在灰斗四周。实现灰斗积灰连续流化,避免二次风箱内积灰沉淀结块。
进一步而言,所述一号流化风截止阀、二号流化风截止阀、三号流化风截止阀和四号流化风截止阀相同。
进一步而言,所述一号落灰管截止阀和二号落灰管截止阀 相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利用二次风箱和杂用压缩空气原有功能,系统只需二次风箱落灰斗、落灰管、灰斗流化风和落灰管吹扫系统,易于运行操作,系统简洁,费用较低。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二次风箱内防止积灰的系统,实现二次风箱存灰自动排放功能,环保、经济价值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一号落灰管截止阀1、二号落灰管截止阀 2、锁气器3、杂用压缩空气隔离截止阀4、一号流化风截止阀5、二号流化风截止阀6、三号流化风截止阀7、四号流化风截止阀8、落灰管吹扫截止阀9、二次风箱10、燃烧器11、灰斗12、落灰管13、杂用压缩空气管道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588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炉渣排出装置
- 下一篇:沥青拌和站NOX排放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