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转动一移动的并联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322293.5 | 申请日: | 2018-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54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涂秀清 |
| 地址: | 71004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转动 等腰直角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 并联机构 定平台 动平台 移动方向 运动模式 支链连接 灵巧性 移动 平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一转动一移动的并联机构,包括呈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动平台和呈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平台,动平台和定平台之间分别通过第一支链、第二支链和第三支链连接,所述第一支链、第二支链和第三支链两两相互平行。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两种1R1T运动模式移动方向相同,转动方向不同,不仅结构简单稳定,而且具有刚度高、精确度高及灵巧性强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一转动一移动的并联机构。
背景技术
并联机器人机构为空间多自由度多环闭链形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并联机构因其具有刚度高、承载能力大、累积误差小、动态特性好、结构紧凑等特点而在虚拟轴机床、微动操作台、运动模拟器以及多维力传感器等行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并联机构具有2、3、4、5或6个自由度,目前,对6个自由度并联机构的研究较为全面和深入,但并联机构自由度的减少将使得机构结构更为简单,制造和控制成本相对较低,故在满足预期工作要求的情况下,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一种一转动一移动的并联机构较少见,目前现有的类似机构具有1R1T(1转动1移动)和1T1H(1移动1螺旋运动)两种运动模式。对这类并联机构构型的拓展,设计具有含有闭环运动链的具有多模式并联机构时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转动一移动的并联机构,具有刚度高、精确度高及灵巧性强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转动一移动的并联机构,包括呈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动平台和呈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平台,动平台和定平台之间分别通过第一支链、第二支链和第三支链连接,第一支链、第二支链和第三支链连接两两相互平行;
第一支链包括与定平台连接的移动副P11,移动副P11依次连接有第一连杆、转动副R12、第二连杆、移动副P13、第三连杆和转动副R14、转动副R14连接动平台;
第二支链包括与定平台连接的移动副P21、移动副P21依次连接有第四连杆、转动副R22、第五连杆、移动副P23、第六连杆和转动副R24,转动副R24连接动平台;
第三支链包括与定平台连接的移动副P31、移动副P31依次连接有第七连杆、转动副R32、第八连杆、移动副P33、第九连杆和转动副R34,转动副R34连接动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还在于,
移动副P11的轴线、转动副R12的轴线和移动副P13的轴线两两垂直,移动副P13的轴线与转动副R14的轴线平行。
移动副P21的轴线、转动副R22的轴线和移动副P23的轴线两两垂直,移动副P23的轴线与转动副R24的轴线平行。
移动副P31的轴线、转动副R32的轴线和移动副P33的轴线两两垂直,移动副P33的轴线与转动副R34的轴线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一转动一移动的并联机构,两种1R1T运动模式移动方向相同,转动方向不同,不仅结构简单稳定,而且具有刚度高、精确度高及灵巧性强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一转动一移动的并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一转动一移动的并联机构的第一种1R1T运动模式位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一转动一移动的并联机构的第二种1R1T运动模式位形图。
图中,1.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三连杆,4.第四连杆,5.第五连杆,6.第六连杆,7.第七连杆,8.第八连杆,9.第九连杆,10.动平台,11.定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222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应答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机器人高度调节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