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集成前端模块式汽车铝合金前防撞梁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03661.1 | 申请日: | 201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08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马海清;王家鹏;吕强;刘磊;顾海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献茹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模块 前端模块 前防撞梁 汽车铝合金 框架安装 防撞梁 可集成 机舱 安装板 横梁 简化安装过程 本实用新型 模块化安装 系统零部件 安装效率 垂直连接 横梁侧边 汽车防撞 装配状态 板连接 总成本 缓解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前防撞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集成前端模块式汽车铝合金前防撞梁总成,以缓解现有的汽车防撞梁总成存在集成差、安装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集成前端模块式汽车铝合金前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横梁、设置于防撞梁横梁侧边的冷却模块框架安装板、以及与冷却模块框架安装板垂直连接的机舱安装板。在装配状态下,防撞梁横梁位于冷却模块框架前侧;冷却模块框架安装板连接于冷却模块框架;机舱安装板连接于机舱。其与前端其他系统零部件构成前端模块,形成模块化安装,简化安装过程,提高了安装效率和安装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前防撞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集成前端模块式汽车铝合金前防撞梁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前防撞梁总成能在低速碰撞事故中减少机盖、大灯等功能件的损坏,确保在汽车发生低速碰撞事故时保证机盖锁、前灯具等功能件的正常使用;在正面高速碰撞事故时合理变形吸能,降低加速度,减少乘员舱的变形量,保护乘客生存空间,确保满足法规要求。
现有技术中,车身前防撞梁通过连接板与汽车机舱连接,冷却模块通过塑料前端框架与汽车机舱连接,即前防撞梁和冷却模块各自独立地连接汽车机舱,这样的安装方式会使生产效率降低,前端零部件安装困难。同时,安装过程中的公差累积也会导致安装后的精度差。
因而,现有的汽车防撞梁总成存在集成差、安装困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集成前端模块式汽车铝合金前防撞梁总成,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集成差、安装困难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一种可集成前端模块式汽车铝合金前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横梁、设置于所述防撞梁横梁侧边的冷却模块框架安装板、以及与所述冷却模块框架安装板垂直连接的机舱安装板;
在装配状态下,所述防撞梁横梁位于冷却模块框架前侧;
所述冷却模块框架安装板连接于所述冷却模块框架;
所述机舱安装板连接于所述机舱。
更进一步地,
所述冷却模块框架安装板上设置有冷却模块框架安装孔。
更进一步地,
所述冷却模块框架安装板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所述冷却模块框架的侧面。
更进一步地,
所述冷却模块框架安装板包括第一冷却模块框架安装板和第二冷却模块框架安装板,所述第一冷却模块框架安装板和所述第二框架冷却安装板相对所述防撞梁横梁的中线对称设置。
更进一步地,
所述机舱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定位销,所述安装定位销定位于机舱纵梁。
更进一步地,
所述机舱安装板上设置有机舱安装孔,所述机舱安装孔用于与机舱纵梁连接。
更进一步地,
所述机舱安装板包括第一机舱安装板和第二机舱安装板,所述第一机舱安装板和所述第二机舱安装板相对所述防撞梁横梁的中线对称设置。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机舱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冷却模块框架安装板垂直,所述第二机舱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冷却模块框架安装板垂直。
更进一步地,
还包括第一吸能盒和第二吸能盒,所述第一吸能盒设置于所述防撞梁横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机舱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二吸能盒设置于所述防撞梁横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机舱安装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036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型车用双支撑传动轴安装横梁
- 下一篇:汽车车身及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