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机械开关电弧电压转移的直流断路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192372.9 | 申请日: | 2018-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046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 发明(设计)人: | 吴翊;杨飞;吴益飞;荣命哲;纽春萍;易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H7/22 | 分类号: | H02H7/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覃婧婵 |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半导体器件 直流断路器 主电流回路 耗能电路 串联 支路 电弧电压 高速机械 机械开关 转移电流 隔离开关 缓冲电路 串并联 并联 隔离 | ||
1.一种基于机械开关电弧电压转移的直流断路器,所述直流断路器包括主电流回路、转移电流支路和耗能电路,并且主电流回路、转移电流支路和耗能电路并联,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电流回路由隔离用高速机械隔离开关S1和转移用高速机械开关S2串联组成;
所述转移电流支路由一个或多个固态开关串联组成,所述固态开关由第一功率半导体器件(A1)、第二功率半导体器件(A2)、第三功率半导体器件(A3)、第四功率半导体器件(A4)、第五功率半导体器件(A5)和缓冲电路(A6)组成,其中:
所述第一功率半导体器件(A1)与第二功率半导体器件(A2)串联,所述第三功率半导体器件(A3)与第四功率半导体器件(A4)串联;所述第一功率半导体器件(A1)与所述第二功率半导体器件(A2)之间具有第一端点;所述第三功率半导体器件(A3)与所述第四功率半导体器件(A4)之间具有第二端点;所述第一功率半导体器件(A1)与所述第三功率半导体器件(A3)之间具有第三端点;所述第二功率半导体器件(A2)与所述第四功率半导体器件(A4)之间具有第四端点;所述功率半导体器件(A5)连接于所述第一端点和所述第二端点之间,缓冲电路(A6)连接在所述第三端点和所述第四端点之间,
耗能电路由一个或多个MOV串并联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械开关电弧电压转移的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用高速机械隔离开关S1包含一个高速机械开关或者多个串并联的高速机械开关,所述转移用高速机械开关S2包含一个高速机械开关或者多个串并联的高速机械开关,所述隔离用高速机械开关S1为有弧分断或无弧分断,所述转移用高速机械开关S2的灭弧室介质为空气、SF6、N2或H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械开关电弧电压转移的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用高速机械隔离开关S1和/或转移用高速机械开关S2为基于电磁斥力的高速机械开关、基于高速电机驱动的机械开关或基于爆炸驱动的高速机械开关,隔离用高速机械开关S1的灭弧室介质为SF6或真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械开关电弧电压转移的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半导体器件(A1)、第二功率半导体器件(A2)、第三功率半导体器件(A3)或第四功率半导体器件(A4)为不可控或具有半控功能的单向导通功率半导体器件或其组合,所述第五功率半导体器件(A5)为具有电流关断能力的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械开关电弧电压转移的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缓冲电路(A6)连接在所述第一端点和所述第二端点之间,耗能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一端点和所述第二端点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械开关电弧电压转移的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电路由电容(C)、电阻(R)或功率半导体器件(D)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组成,所述功率半导体器件(D)为不控或半控的单向导通功率半导体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械开关电弧电压转移的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电路包括电容(C)、电阻(R)和功率半导体器件(D),所述电容(C)与电阻(R)串联,所述功率半导体器件(D)与电阻(R)并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械开关电弧电压转移的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电路包括电容(C)和电阻(R),所述电容(C)与电阻(R)串联。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机械开关电弧电压转移的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包括IGBT、IGCT、IEGT和GTO中的任意一个或者任意多个的组合,耗能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三端点和所述第四端点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械开关电弧电压转移的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功率半导体器件(A1)、第二功率半导体器件(A2)、第三功率半导体器件(A3)、第四功率半导体器件(A4)和/或第五功率半导体器件(A5)为IGBT、IGCT、IEGT、晶闸管或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9237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