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壳类零件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190329.9 | 申请日: | 2018-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20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 发明(设计)人: | 石青峰;许迎飞;耿卫庭;郑铜海;戚瑞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B5/252 | 分类号: | G01B5/252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710076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零件内孔 同轴度检测装置 种壳 本实用新型 实用工具 同轴度 胀芯 测量 壳类零件 快速检测 新途径 内孔 穿过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用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壳类零件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包括基座(1)、顶尖(2)、胀芯(3);本实用新型属于实用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壳类零件同轴度检测装置。通过采用胀芯穿过零件内孔,两端用顶尖顶起,实现了内孔壳类零件同轴度的快速检测,大大减少了测量时间,为该类零件内孔同轴度的测量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用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壳类零件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壳类零件在航空机载产品中广泛使用,该类零件通常内部为台阶孔,同时相对于端面台阶外圆同轴度要求极为严格。由于内孔相对于外圆的同轴度不易测量,传统的测量方法通常在车床上装夹外圆进行找正外圆,再打表测量内孔同轴度,每次测量都需要将零件在机床上进行一次装夹找正,再通过测头进行测量,测量质量和效率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壳类零件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通过该工装实现壳类零件内孔的自动定位,找正外圆后,通过测量工装胀芯外圆即可得出内孔同轴度,显著提高测量效率,大大减少了操作的时间,同时保证了测量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壳类零件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顶尖2、胀芯3;基座1安放于水平工作台上,两个顶尖2分别安装于基座1两端,水平对齐,胀芯3从被测壳类零件4内孔中穿过,胀芯由3个相同的1/3圆柱组成,为同一个圆柱切成的3部分,中间钻有通孔,通孔两端有顶尖孔,顶尖2顶在胀芯3的顶尖孔中。
所述基座1两侧有对称安装孔,安装孔的轴线高度一致,尺寸大小相同,用于安装顶尖2。
所述胀芯3外圆需与被测壳类零件内孔间隙配合,小端部分直径小于零件内孔,能够从内孔中伸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该检测装置通过采用胀芯的原理,达到壳类零件内孔的一次找正,提高了测量精度;
2)通过壳类零件同轴度检测装置,只需一步就可完成测量过程,显著提高测量效率,提高效率超过80%。
3)该工装结构简单,使用便捷,适用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该实用工具的主视图,
其中:1-基座,2-顶尖,3-胀芯4-壳类零件。
图2为胀芯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顶尖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壳类零件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包括基座1、顶尖2、胀芯3;基座1安放于水平工作台上,两个顶尖2分别安装于基座1两端,水平对齐,胀芯3从被测壳类零件4内孔中穿过,胀芯由3个相同的1/3圆柱组成,为同一个圆柱切成的3部分,中间钻有通孔,通孔两端有顶尖孔,顶尖2顶在胀芯3的顶尖孔中。
基座1起整体支撑作用,放置于水平工作台上,两侧有对称安装孔,安装孔的轴线高度一致,尺寸大小相同,用于安装顶尖。
如图3所示,顶尖2包含两个,安装于基座1的两个安装孔内,另一端尖角顶住胀芯的通孔中。
如图2所示,胀芯3由3个相同的1/3圆柱组成,为同一个圆柱切成的3部分,中间钻有通孔,通孔两端有顶尖孔,胀芯外圆需与被测内孔间隙配合,小端部分直径小于壳类零件内孔,能够从内孔中伸出。
工作原理:
第一步:测量时,把该实用装置按照附图1组装在一起,顶尖两端顶紧;
第二步:通过打表找正壳类零件端面台阶外圆圆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903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阀体同轴度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加弹机同轴度检测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