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体深度净化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162045.9 | 申请日: | 2018-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57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 发明(设计)人: | 杜大全;吴燕燕;张岩;孙涛;王强;王帅;姜志华;马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国电龙高科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45/02 | 分类号: | B01D45/02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高志光 |
| 地址: | 315171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筒体 上筒体 本实用新型 液体排放 总管 连通 气体深度净化 脱水导流器 主收集管 导流器 收集管 气体净化装置 工业设备 含量增加 净化气体 排烟设备 气体洗涤 生产过程 洗涤净化 锥形缩口 气溶胶 石膏雨 排放 白烟 扩口 雾滴 雾霾 废气 伸出 侧面 | ||
1.一种气体深度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部与排烟设备相连的连接筒体(1)、液体排放总管(2)、主收集管(3)、中心收集管(4)、第一导流器(7)、第二导流器(10)、第一脱水导流器(8)、第二脱水导流器(9)和上筒体(11);
连接筒体(1)的顶部设有锥形缩口(5),上筒体(11)的底部与连接筒体(1)的顶部连通,上筒体(11)的顶部设有扩口,上筒体(11)的底部通过主收集管(3)与液体排放总管(2)连通,中心收集管(4)设置在连接筒体(1)的内部并从连接筒体(1)的侧面伸出与液体排放总管(2)连通,第一导流器(7)设置在连接筒体(1)的锥形缩口(5)处并与中心收集管(4)连通,第一脱水导流器(8)和第二脱水导流器(9)自下至上依次设置在上筒体(11)内部,上筒体(11)的底部、第一脱水导流器(8)和第二脱水导流器(9)相邻两者之间形成一定空间,第二导流器(10)设置在第一脱水导流器(8)的出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深度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器(7)、所述第二导流器(10)和所述第二脱水导流器(9)均为锥形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体深度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器(7)的锥角(α)为55°-7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体深度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器(10)的锥角(δ)为50°-7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体深度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脱水导流器(9)上设有N个半圆形豁口,N为8-36的正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体深度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脱水导流器(9)的倾斜角度(γ)为25°-4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气体深度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体(11)顶部的扩口的扩展角度(ε)为30°-5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气体深度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缩口(5)的最小直径为连接筒体(1)直径的0.6-0.8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气体深度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上筒体(11)的底部为圆锥形的口,上筒体(11)的底部的倾角(θ)为10°-6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气体深度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脱水导流器(8)由多个倾斜在上筒体(11)上的叶片组成,多个叶片在上筒体(11)的圆周上均等分布,每个叶片的径向倾斜角度(β)为15°-35°,每个叶片的轴向倾斜角度为8°-12°,且叶片的数量为24-108中的偶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国电龙高科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国电龙高科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6204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清洗过滤插板的反吹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石墨烯粉体收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