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源线固定结构及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086249.9 | 申请日: | 2018-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02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刚;徐秋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7/12 | 分类号: | H05K7/12;H01R13/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 地址: | 52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线 固定本体 电源线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 压紧固定 安装孔 固定部 过线孔 壳体 绝缘层 打结 安规测试 固定组件 紧固效果 多重的 锁紧力 压线部 紧固 内缩 线芯 压紧 压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源线固定结构及组件。一种电源线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本体;固定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压紧固定电源线的压线部;固定本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固定结构通过利用压线部将电源线压紧到产品上,并通过安装孔将固定本体紧固,其对电源线的紧固效果好,防止电源线的绝缘层和线芯发生位移和内缩,使得固定本体对电源线具有双重或多重的锁紧力,取消电源线后打结的工序,同时能满足安规测试的要求。一种电源线固定组件,包括壳体和的电源线固定结构;壳体上开设有过线孔,过线孔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固定本体的固定部;固定本体固定于固定部上以将电源线压紧固定于二者之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家用电器零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线固定结构及组件。
背景技术
小家电的安规标准都对电源线固定结构有相应标准要求,例如UL标准要求,对电源线施加35LBS的拉力,要求电源线的绝缘层和线芯,不能发生位移和内缩。传统的解决方案:先将电源线穿过过线孔,后把电源线按指定的方式打结,再将打过结的电源线,通过单排压线码固定在产品上。此方案打结效率低,影响了生产效率,且增加了人工成本。
专利号为CN20308877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底座和具有其的电加热锅具,其公开了在盖板上一体地设有电源线压板,盖板安装在本体上且电源线压板与电源线安装槽配合以将电源线固定在电源线安装槽内。虽然该技术方案不需要再将电源线进行打结,但其对电源线的紧固效果不好,电源线的绝缘层和线芯很容易发生位移和内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压紧效果好、生产成本低的电源线固定结构及组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源线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本体;所述固定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压紧固定电源线的压线部;所述固定本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固定结构通过在固定本体上设置至少两个压线部,利用压线部将电源线压紧到产品上,并通过安装孔将固定本体紧固,其对电源线的紧固效果好,防止电源线的绝缘层和线芯发生位移和内缩,使得固定本体对电源线具有双重或多重的锁紧力,取消电源线后打结的工序,同时能满足安规测试的要求。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定本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通过在所述固定本体上设置定位孔,可以在将所述固定本体紧固电源线时进行定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定本体的中部设置有两个定位孔。设置两个定位孔可以更好地对所述固定本体进行定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电源线固定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固定本体的所述安装孔以将所述固定本体固定。通过设置紧固件,可以增加对所述固定本体的紧固效果,以更好地将电源线压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定本体上设置有四个安装孔,所述紧固件为四个;四个所述安装孔均匀分布于所述固定本体上,四个所述紧固件分别穿设于四个所述安装孔上以将所述固定本体固定。通过设置四个安装孔和四个紧固件,可以使对所述固定本体的压紧力更加分散和均匀,以增加对电源线的压紧效果。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定本体为方形;四个所述安装孔分设与所述固定本体的四个端角上。将所述固定本体设置为方形,可以使其更具标准化,便于标准化的生产;将四个所述安装孔开设于所述固定本体的四个端角上,可以使对所述固定本体的压紧力更加均匀。
进一步优选地,至少两个所述压线部相互平行设置。将所述压线部相互平行设置,安装时,可以将电源线依次穿过所述压线部,使各压线部分别将电源线压紧。
进一步优选地,至少两个所述压线部分别为压线槽。将所述压线部设置为压线槽,不但可以增加对电源线的紧固效果,还可以对电源线进行限位,进一步防止电源线的绝缘层和线芯发生位移和内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862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遥控器
- 下一篇:一种车身控制器壳体结构、车身控制器及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