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磨且使用寿命长的混凝土检测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024683.4 | 申请日: | 2018-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83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 发明(设计)人: | 谭中奇;张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康泰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38 | 分类号: | G01N33/38 |
| 代理公司: | 南京源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0 | 代理人: | 吴丽娜 |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架 排料板 本实用新型 固定支架 使用寿命 耐磨层 模具 混凝土检测 冲压装置 导向杆 耐磨 混凝土 物理性能检测 导向杆表面 铝合金板层 耐磨钢板层 耐磨性 耐冲击性 内部侧壁 加强层 检测 高锰 滑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磨且使用寿命长的混凝土检测模具,包括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上侧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底部设有第一排料板、第二排料板,固定架一侧设有导向杆,导向杆与滑套连接;导向杆表面设有第一耐磨层,固定架内部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耐磨层;固定支架上部和第一排料板、第二排料板上部设有冲压装置,冲压装置由下到上依次设有高锰耐磨钢板层、加强层、铝合金板层和第三耐磨层。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混凝土的物理性能检测,操作方便,且在检测过程中便于混凝土的稳定固定,提高了检测效率与精度,并且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冲击性,有效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磨且使用寿命长的混凝土检测模具。
背景技术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现代的建筑则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工程是科学和数学的某种应用,通过这一应用,使自然界的物质和能源的特性能够通过各种结构、机器、产品、系统和过程,是以最短的时间和精而少的人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将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具体工农业生产部门中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骨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现有混凝土在加工后需要对混凝土硬度以及部分物理性能进行检测,但是现有的检测设备操作不方便,影响检测的效率,且控制功能、耐磨性能和耐冲击性能较弱。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检测效率高和耐磨性好的耐磨且使用寿命长的混凝土检测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耐磨且使用寿命长的混凝土检测模具,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侧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料板、第二排料板,所述固定架内部一侧设置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侧壁上设置有防滑凸块,所述夹持板一侧与第一调节杆连接,所述固定架一侧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滑套连接,所述滑套通过第三调节杆与检测设备连接,所述滑套一侧与第二调节杆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第三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为伸缩杆;所述导向杆表面设有第一耐磨层,所述固定架内部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耐磨层;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部包括蓄电池和单片机,所述控制盒用于控制第一调节杆、第三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的伸缩和第一排料板、第二排料板的打开闭合;所述固定支架外围设有传送带,所述固定支架上部和第一排料板、第二排料板上部设有冲压装置,所述冲压装置由下到上依次设有高锰耐磨钢板层、加强层、铝合金板层和第三耐磨层。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层包括碳素钢板层和铜板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耐磨层、第二耐磨层、第三耐磨层包括钼钢耐磨衬板和不锈钢网板。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板与防滑凸块之间为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混凝土的物理性能检测,操作方便,且在检测过程中便于混凝土的稳定固定,提高了检测效率与精度,并且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冲击性,有效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冲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康泰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康泰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246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