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PTA母液中固体颗粒物回收的碳化硅膜过滤器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996191.5 | 申请日: | 2018-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65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 发明(设计)人: | 宋海斌;李安琪;尹海峰;涂德芬;李艳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安琪 |
| 主分类号: | B01D29/52 | 分类号: | B01D29/52 |
| 代理公司: | 江苏昆成律师事务所 32281 | 代理人: | 刘尚轲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碳化硅膜 花盘 上封头 滤芯 筒体 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 固体颗粒物 连接固定 下封头 底端 母液 回收 顶端连接 多条通道 法兰连接 焊接连接 流体通量 气液分离 原料出口 原料进口 圆柱体状 排污口 易清理 反洗 封头 固液 堵塞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PTA母液中固体颗粒物回收的碳化硅膜过滤器,包括筒体(1)、碳化硅膜滤芯(2),设置在筒体(1)顶端的上封头(3),底端的下封头(4),碳化硅膜滤芯(2)为具有多条通道的圆柱体状,在其顶端连接有上花盘(5),其顶端通过上花盘(5)与上封头(3)连接固定,在碳化硅膜滤芯(2)的底端连接有下花盘(6),其底端通过下花盘(6)与下封头(4)连接固定,在下封头(4)的下方通过法兰连接有原料进口(7)和排污口(9),在上封头(3)的上方焊接连接有原料出口(8),在筒体(1)一侧还设置有反洗口(10)。本实用新型不易堵塞;易清理,流体通量大,在固液/气液分离领域可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TA母液中固体颗粒物回收的碳化硅膜过滤器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低碳经济大潮的带动下,碳化硅材料进入到了新材料领域,由于其接触锐角极小,可耐受800度以上高温,广泛适应PH0~PH14的酸碱环境液体的通量远远高于其他产品,使得该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固液分离和气液分离行业。
然而碳化硅材料在使用时,一般制作成滤芯进行过滤固体颗粒,由于碳化硅膜通道小,过滤时容易发生滤饼堵塞膜通道现象,在石化等高危行业存在易泄漏,密封件需要定制等特点,造成待过滤原液用量加大,反冲洗时清洗不干净或者无法清洗,对固液分离和气液分离行业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TA母液中固体颗粒物回收的碳化硅膜过滤器及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PTA母液中固体颗粒物回收的碳化硅膜过滤器,包括筒体和设置在筒体内的碳化硅膜滤芯,设置在筒体顶端的上封头,设置在筒体底端的下封头,所述碳化硅膜滤芯为具有多条通道的圆柱体状,在碳化硅膜滤芯的顶端连接有上花盘,所述碳化硅膜滤芯顶端通过上花盘与上封头连接固定,在碳化硅膜滤芯的底端连接有下花盘,所述碳化硅膜滤芯底端通过下花盘与下封头连接固定,在下封头的下方通过法兰连接有原料进口和排污口,在上封头的上方焊接连接有原料出口,在筒体体身一侧还设置有反洗口。
所述反洗口也是过滤清液出口,当需要对整个过滤器进行清洗时,在关闭原料进口和原料出口后,通过反洗口进行清洗液的注入,并对清洗后的污水通过排污口排出;当不需要对整个过滤器清洗时,经过碳化硅膜滤芯过滤后的清液从该过滤清液出口排出。
所述碳化硅膜滤芯与筒体之间为线密封,在碳化硅膜滤芯的上下各设置有一个垫圈,所述垫圈用于对碳化硅膜滤芯进行密封及防护。
优选的,在上封头上还焊接连接有放空口和安全阀接口。放空口主要用于过滤器中气体的放空,安全阀接口主要用于防止过滤器超压,便于进行压强的调节与释放。
优选的,所述碳化硅膜滤芯端截面为蜂窝状,每个蜂窝孔直径为5mm。该碳化硅膜的开孔率为50%,允许最大压力降为0.2MPa。
优选的,所述碳化硅膜滤芯的高度与直径比值为:5.5~6.15。
更优选的,所述碳化硅膜滤芯的高度与直径比值为:5.925。
优选的,所述筒体内沿着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2~6个碳化硅膜滤芯。当然根据实际需求,碳化硅膜滤芯的数量可以为任意数。
优选的,所述碳化硅膜滤芯的过滤精度为:0.04um,0.1um,1um,3um。
进一步,提供一种PTA母液中固体颗粒物回收的碳化硅膜过滤装置,包括上述的PTA母液中固体颗粒物回收的碳化硅膜过滤器,还包括原料罐和进料泵;所述原料罐一端与PTA母液中固体颗粒物回收的碳化硅膜过滤器的原料出口连接,另外一端与进料泵入口端连接,进料泵的出口端与原料进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PTA母液中固体颗粒物回收的碳化硅膜过滤器数量为1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安琪,未经李安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961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